远游十首(其一)

我行蓬莱巅,俛首见月窟。

谁言沧海深,涉之不濡袜。

颓波惊鱼龙,起舞相荡潏。

众真为一笑,黄雾生绛阙。

独乘风中天,蹙踏波上月。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行至仙山之巅,低头便能看见月宫。
谁说大海深不可测,踏入其中袜子也不会湿。
退潮时惊动了水中的鱼龙,它们跳跃起舞相互激荡。
众多神仙为之一笑,金黄色的雾气在朱红色的宫殿中升起。
我独自驾驭清风,在天空中遨游,又踏着波光粼粼的月色而行。

注释

蓬莱巅:传说中的仙山之巅。
月窟:指月宫。
沧海:形容大海深邃。
濡袜:袜子湿透,比喻涉水深度极浅。
颓波:退潮的波浪。
荡潏:形容水波动荡。
众真:众多神仙。
黄雾:泛指明亮的雾气。
绛阙:朱红色的宫殿,古代对天宫的描绘。
风中天:形容在空中自由飞翔。
蹙踏:踩踏,这里形容轻盈地踏步。
波上月:波光上的月亮,象征宁静与神秘。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元吉的《远游十首(其一)》。诗中描绘了诗人登临蓬莱仙境的情景,俯瞰之下,看见深邃的月窟,暗示着神秘而壮丽的自然景象。他惊讶于即使在看似深不可测的沧海中,行走也能保持干燥,仿佛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庇护。海浪翻腾,鱼龙起舞,仿佛为了诗人的到来而欢腾。仙人们为他的到来而欢笑,周围的环境因此弥漫着黄色的雾气,仿佛宫殿般的绛阙显现。最后两句,诗人独自驾驭清风,踏浪于明月之上,形象地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意态和飘逸的仙姿。整首诗意境奇幻,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自由精神的追求。

收录诗词(686)

韩元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词多抒发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贺新郎〕"病起情怀恶"等。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存词80余首

  • 字:无咎
  • 号:南涧
  • 籍贯: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
  • 生卒年:1118~1187

相关古诗词

连日得杂花数株艺之池亭感而有作

七十已过半,所向意不如。

一官计大州,仆仆畏简书。

酒薄不可醉,歌舞见已疏。

亦有淡生活,诗成自相纾。

池面数尺地,荆棘试剪除。

为觅桃李花,养根待春初。

日暮公事已,呼童细耘锄。

稍稍净朽壤,依依列荒墟。

岁月能几何,坐见红绮舒。

更须土脉动,艺柳分芙蕖。

赏心固难事,寓目良有馀。

即此且痛饮,三年冀安居。

勿言传舍耳,吾生亦蘧庐。

苟无名利著,朝市均樵渔。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陆务观寄著色山水屏

我居面山俯潺湲,凭轩卧牖皆见山。

山光水影入怀袖,秀色爽气非人寰。

故人怜我新结屋,犹恐看山未能足。

丹青写作何许图,不碍闭门聊纵目。

千峰缭绕生白云,小舟荡漾横江滨。

楼台高下出兰若,杳渺似有钟磬闻。

坐惊岩壑环四壁,寥落高秋变春色。

方壶瀛洲远不隔,武陵桃花定谁识。

君不见韦侯绝笔画古松,黑雨白日摧虬龙。

杜陵老翁三叹息,况有山木洪涛风。

又不见玉堂真仙草诏罢,静爱春山郭熙画。

文章信美身不閒,青嶂白波眼中借。

我今乘间身未衰,杖藜独步哦新诗。

出门见山入见画,佳兴自喜来无时。

卧龙山腰镜湖尾,知有高斋照清泚。

功名逼子未得休,归坐玉堂应记此。

形式: 古风

龟峰行

吾闻灵龟不愿死有用于清庙,但愿曳尾安泥涂。

所以漆园吏,坐叹清江使者逢豫且。

龟峰之龟定何物,不在泥涂之下,乃在万仞之上高突兀。

是耶非耶远莫测,安然不动藏其穴。

伊昔帝尧有圣德,此龟无乃负图出。

图成授帝埋其骨,犹使琢石志之存彷佛。

又疑神禹碑,刊在衡山巅。碑高上与日月并。

此犹其趺弃不取,神鬼守护踰千年。

我欲诘其端,此事恍惚无迹,往往皆在太古前。

斗中神人被发立,蜿蜒佐之从汝蛰。

九阴司存当在此,今汝巢南失其职。

又闻巢县事,颇似伊尹生空桑。

母妪避水欲徙去,待汝两眼生赤光。

遂令万室之邑化作鱼与鳖,汝乃遁走至此藏。

上天震威趣汝寿,使汝扶服死且僵。

丑形质磔在石笋上,不可以钻,不可以灼,不可以支床。

奈何犹复不自敛,荒崖断壑反以名字彰。

因思支祁锁颈泗水中,帝以巨镇岌峨压其宫。

名之以山不以峰,岂有形状与此同。

吁嗟此山气象槃礴亦雄伟,奇峰罗列三十二。

或如威凤昂其喙,或如俊猫立且戏。

石钟孤撑危欲坠,蜃楼矗起见天外。

大眺么么不足记,神旗铁壁非一类。

何用独取汝之名字,岂汝黠且庸。

鼓妖衒怪百里内,使汝生存跌宕安可制。

我初信汝灵,今复知汝凶。

江湖波涛汹涌不一濡汝足,云雾呼噏阴晴变态犹无穷。

不知造物安用此,徒以动荡耳目夸儿童。

何时巨灵引手掷汝八荒外,举头直见天穹窿。

形式: 古风

依韵恭和御制秋怀

商飙起璿霄,爽气静瑶海。

圣皇抚时运,喜色动眉彩。

蜂旗伫西指,乘辕行北改。

涛声鼓万壑,夜半响竽籁。

汉仪欣复见,周鼎知德在。

猗欤沛中歌,云飞风正大。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