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

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

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元]韵

翻译

我的行为与当时的人格格不入,
我只愿与心境平静的人交谈。

注释

调:调和,协调。
时人:当时的人们。
背:违背,不合。
心将静者:心境平和的人。
论:交谈,讨论。
终年:整年,全年。
帝城:京都,皇宫所在的大城市。
五侯门:权贵豪门,这里指有权势的大臣或贵族。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名为《感怀》。从鉴赏角度来看,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超然态度和淡泊情怀。

“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这句话中,“调”指的是随顺、适应,“时人”是当下的人们,“背”则意味着背离或不与之同流。整句表达了诗人愿意与世俗的喧嚣和浮躁保持距离,寻求内心的平静。这里的“论”字可能表示一种讨论或者探讨,但在此处更多地体现了诗人的自我安慰或自我坚持。

“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这句话则更加具体地描绘出诗人超然世俗的心境。“帝城”是指帝都,即首都,“终年”意味着长时间居住,“不识”则是不认识或者不关心。这里的“五侯门”可能特指某些显赫贵族或高官之家的大门,但也可以泛指各种权贵豪门。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即使在繁华都市中,也能保持一种超脱和清醒,不为名利所动,甚至不去关注那些显赫的权贵之家。

总体而言,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示了诗人对于内外世界的不同态度。诗人的这种超然情怀和淡泊志趣,是中国古代文人常见的人生追求,也是儒家思想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观念的一种体现。

收录诗词(37)

张继(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 生卒年:约715~约779

相关古诗词

会稽秋晚奉呈于太守

寂寂讼庭幽,森森戟户秋。

山光隐危堞,湖色上高楼。

禹穴探书罢,天台作赋游。

云浮将越客,岁晚共淹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会稽郡楼雪霁

江城昨夜雪如花,郢客登楼齐望华。

夏禹坛前仍聚玉,西施浦上更飞沙。

帘栊向晚寒风度,睥睨初晴落景斜。

数处微明销不尽,湖山清映越人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华清宫

天宝承平奈乐何,华清宫殿郁嵯峨。

朝元阁峻临秦岭,羯鼓楼高俯渭河。

玉树长飘云外曲,霓裳闲舞月中歌。

只今惟有温泉水,呜咽声中感慨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江上送客游庐山

楚客自相送,沾裳春水边。

晚来风信好,并发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

惬心应在此,佳句向谁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