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新秋时节,诗人于瀛台之上所见之景。首句“新秋问景驻瀛台”以问句形式开启,仿佛诗人正站在瀛台上,好奇地询问着初秋的景色,表现出一种探索与期待的心情。接着,“霁宇澄空镜影开”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晴朗天空的清澈与宁静,如同一面镜子般映照出大地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杂卉环阶偏得意”则转向对周围环境的描写,杂花围绕着台阶生长,似乎在秋天的季节里特别显眼,展现出它们独有的生机与美丽。这一句通过“偏得意”三字,赋予了花草以情感,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界中生命的独特魅力和秋天特有的韵味。
最后一句“却从何许度愁来”,笔锋一转,将情感引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诗人似乎感受到了某种难以言说的愁绪,这愁绪从何处而来,又为何而生?这一疑问留给读者无限遐想的空间,使得整首诗在赞美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面对新秋之景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外界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内心情感的探索与反思,是一首富有哲思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