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祈雨

彩云朵朵西风散,银汉昭昭北斗倾。

车上耕夫愁欲泣,桥边织女笑相迎。

蝗飞近境行将及,龙卧深渊自不惊。

病枕怕闻箫鼓闹,谁家乞巧到天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彩云片片随西风消散,明亮银河北斗星倾斜。
农夫驾车劳作满心愁,河边织女笑容中迎接。
蝗虫逼近家园似要侵扰,龙潜深潭安然无惊。
病榻上我害怕热闹的箫鼓声,直到天明还有哪家乞巧声。

注释

彩云:彩色的云朵。
西风:秋风。
昭昭:明亮的样子。
北斗倾:北斗七星向下倾斜。
车上耕夫:驾车劳作的农夫。
愁欲泣:忧愁得几乎要哭。
桥边织女:在桥边纺织的女子。
笑相迎:笑着迎接。
蝗飞近境:蝗虫飞近了家园。
行将及:即将到达。
龙卧深渊:龙隐藏在深渊。
自不惊:它自己却不惊慌。
病枕:病床上。
怕闻:害怕听到。
箫鼓闹:箫笛和鼓声嘈杂。
乞巧:七夕节乞求智慧和巧艺。
到天明:直到天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时的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节日氛围和人物情感。首句“彩云朵朵西风散”形象地描绘了天空中的云彩在秋风中飘散,为节日增添了祥瑞之气。接着,“银汉昭昭北斗倾”暗示着银河明亮,北斗星倾斜,寓意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时刻。

诗中通过“车上耕夫愁欲泣”和“桥边织女笑相迎”的对比,展现出农夫因干旱而忧虑,织女则因节日的欢愉而笑逐颜开,反映了民间生活的艰辛与期待。诗人进一步借“蝗飞近境行将及,龙卧深渊自不惊”,表达对自然灾害的担忧,同时也寄寓了对国家安宁的期盼。

最后两句“病枕怕闻箫鼓闹,谁家乞巧到天明”揭示了主人公因病无法参与热闹的节日活动,只能静静地躺在床上,听到远处的箫鼓声,直到天明,表达了他对乞巧习俗的向往和无奈之情。

整体来看,陆文圭的《七夕祈雨》以七夕节为背景,通过生动的场景和人物情感,展现了宋末元初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以及人们对丰收和平安的深深祈愿。

收录诗词(625)

陆文圭(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文学家。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 字:子方
  • 号:墙东
  • 籍贯:江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52~1336

相关古诗词

七月二十九日夜大醉宿陆宣慰廨旦日以一诗谢之

夜行被酒止公亭,耳热呼乌坐尽惊。

瓮下自惭非毕子,吐中不觉卧王生。

相宽吏舍情何厚,误污车茵罪亦轻。

戏马倘容宾落帽,更拚投辖饮天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入杭苦雪二首(其二)

年年西湖上,梅柳得春多。

新正十日雪,重阴压微和。

皓洁混泥途,轻盈赴寒波。

危桥驴失脚,不如坐吟哦。

推窗无杰句,奈此玉峰何。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入杭苦雪二首(其一)

雪天无晨昏,尤难辨西东。

高低赋万象,偶尔一色同。

会睹日与月,终愁雨兼风。

居人掩关卧,况乃逆旅中。

买薪呼斗酒,黧颊生微红。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十月下旬骤寒小雪

朔风翻屋浪喧豗,泼墨浓阴扫不开。

天下撒来云母粉,人间唤作豆秸灰。

细民共喜宜新麦,老子先须探早梅。

为怕玉容禁不得,数枝和泪折将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