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觉华岛龙宫寺

传闻三山驾空虚,珠宫贝阙神仙都。

茫茫弱水限舟楫,人迹不到如有无。

平生点检江山好,秪有龙宫觉华岛。

何年经创作者谁,兴圣帝师孤竹老。

老人绝俗栖金沙,岁久喜舍来天家。

悬崖架壑置佛屋,突兀殿阁凌烟霞。

乃知造物开神异,故压祇园布金地。

四顾鲸波翼宝岩,玻璃环拥青螺髻。

我生自厌薰膻腥,坐觉两腋生清泠。

夜凉海月耿不寐,几欲举手扪天星。

明朝收帆落尘土,一梦回头散风雨。

向令坡老此经行,想不愿为天竺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觉华岛龙宫寺的壮丽景象与神秘氛围。诗人王寂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将传说中的仙境与现实中的佛教圣地巧妙融合,展现了对自然美景与宗教信仰的深刻感悟。

诗中提到的“三山驾空虚”、“珠宫贝阙神仙都”,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远离尘嚣的仙境形象。弱水的阻隔与人迹罕至,更增添了这份神秘感。诗人通过“平生点检江山好,秪有龙宫觉华岛”的描述,表达了对这一独特景观的赞叹之情。

接着,诗人追溯历史,提及“何年经创作者谁,兴圣帝师孤竹老”。这不仅揭示了龙宫寺的历史悠久,也暗示了其与古代高僧的深厚渊源。孤竹老的隐居生活,以及悬崖上佛屋的建造,都体现了对自然与宗教的虔诚追求。

“乃知造物开神异,故压祇园布金地。”一句,诗人赞美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龙宫寺与著名的祇园寺相提并论,强调其非凡之处。四周环绕的鲸波与宝岩,以及玻璃般的海水与青螺髻般的山峰,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卷。

最后,诗人自述心境的变化:“我生自厌薰膻腥,坐觉两腋生清泠。”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清净之境的向往。夜晚的海月与天上的星辰,成为诗人内心平静的象征。然而,次日醒来,一切又回归尘世,留下的是对这场梦境般的经历的回忆。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与宗教精神的深刻体悟,同时也反映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

收录诗词(287)

王寂(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客中戏用龙溪借书韵

太行西北云横目,一日九回肠断续。

舍官就养诚所愿,百口煎熬食不足。

逆行倒置坐迂阔,相负此生惟此腹。

兹行远去父母国,恋恋不同桑下宿。

山长水远苦愁人,不觉秋风惊鬓绿。

平生拙宦失捷径,兰蕙当门为谁馥。

文章既不一钱直,五经安用窗前读。

东涂西抹竟何有,坐叹马鞍消髀肉。

公家无补一毫发,鼠窃太仓饕寸禄。

既无里妪谁乞火,未有先容莫投玉。

天涯怀抱为谁开,尽写穷愁入诗轴。

形式: 古风

柳城西闻蝉有感

坡老放归舟系汴,惊听骡铎鸣北岸。

文公岭外得京官,照蝎壁閒犹喜见。

我今薄宦天一角,适以平反叨使传。

柳城西路忽闻蝉,驻马久之增感叹。

临岐凄咽固有意,似对乡人论牛面。

吾庐环木夏阴合,聒耳长嘶吾每倦。

安东地冷无此物,所以相逢眷还眷。

晚风晨露汝易足,何苦叨叨声不断。

商胡迁客泪横臆,落日穷途方寸乱。

朱门砧杵快新凉,乞汝秋天从叫唤。

形式: 古风

辙中毙龟

玄夫六甲存神气,耳息绵绵口常闭。

会巢莲叶绿毛叟,游戏人閒阅千岁。

吉凶未判倘谋及,告以将来若符契。

江湖佳处多网罟,侧足恐为人所制。

支床钻灼事交病,宁处不材从此逝。

嘉林居士强解事,清江使者何经济。

泥涂虽辱固不恶,所幸此身能自卫。

岂期曝背当车辙,碎首奔轮翻致毙。

乃知生死有定数,万物自然无巨细。

夔蚿多寡各安分,椿菌短长均一世。

越人善疗卒兵死,单豹养生遭虎噬。

尔今韬晦竟不免,使我追伤收寒涕。

至人知命付一笑,我辈情钟能不蔽。

千古蒙庄倘有灵,须知曳尾非常计。

形式: 古风 押[霁]韵

予以朝命催租河朔道出隆虑邂逅杨东卿盖栖霞隐人也尝许予小山以地远卒不能致约以后期故作是诗以为定券

嗟君学得屠龙手,走遍人閒病糊口。

左携妻子右琴书,却返栖霞老耕耦。

闭门閒草大玄经,冷眼儿曹事奔走。

惠然过我便倾盖,夜对寒灯共樽酒。

掀髯挥麈话平生,河汉无声转星斗。

自言家蓄小玲珑,坐使镌锼耻牛后。

书生嗜好固多诞,不许千金酬敝帚。

山深但恨卒未致,他日愿为吾子寿。

人生尤物安用多,要与仇池为二友。

明年尺牍遣长须,莫为先生化乌有。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