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史郑弘良以王命请余画像留国中口占答之

岂是中朝第一流,偶持龙节拂麟洲。

大名那得齐诸葛,遗像何劳比益州。

稍喜文章堪报国,谁凭骨相取封侯。

灵台一片真难状,多谢传神顾虎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汪楫的《长史郑弘良以王命请余画像留国中口占答之》表达了对友人郑弘良的赞赏和对其才华的肯定。首句“岂是中朝第一流”暗示郑弘良并非仅是一流人物,而是更卓越的存在。次句“偶持龙节拂麟洲”描绘他肩负重任,如同诸葛亮般的智者,出使远方。

第三句“大名那得齐诸葛”进一步强调了郑弘良的名声与诸葛亮相当,显示出对他智谋和声望的高度评价。第四句“遗像何劳比益州”则通过提及诸葛亮的遗像,暗示郑弘良的形象同样值得后人景仰。

第五句“稍喜文章堪报国”赞扬郑弘良的文章才能,认为他的文笔能够为国家效力。最后一句“谁凭骨相取封侯”暗指郑弘良凭借才学而非仅靠外在功绩有望封侯,而“灵台一片真难状”则赞美他的内在品质难以言表,只能通过画像来捕捉其精神风貌。

整首诗以赞颂郑弘良的才情和品德为主,同时表达了对画像艺术能传神捕捉其形象的感激之情。

收录诗词(25)

汪楫(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赠孙徵君

游鱼有殊趣,鸣鸟有殊音。

群士纷逐名,先生独见心。

志匪慕巢由,而乃终山林。

我欲往从之,山水何高深。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月下怀友

亭虚偏受月,来往独思君。

晚饭饥仍懒,秋砧远更闻。

寡营常采药,多病久离群。

不有桓谭出,谁能识子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病中与诸友

病至真无谓,忧来不可名。

花飞春日色,雁带故园声。

卜筑同巢父,寻仙得广成。

何当驱二竖,好向泰山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早发七里河

慈亲望子至,行役敢蹉跎。

晓色千家树,秋声七里河。

乱萤随月度,高雁傍星过。

几处丹山里,如闻白石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