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九日舟泊虞山下见游人续续于椒麓间可爱而赋

霁色澄虞山,正与游人偶。

一年无多月,春三及秋九。

勿厌倾郭人,随俗悦亲友。

春风若招邀,是处闹花柳。

林华竞妍新,无复有恶丑。

间见丛绿中,远映红裙妇。

休云恼山谷,点缀亦可取。

抠趋识壮步,屡顿验皓首。

下上相追携,从高引衣手。

尚有散逸流,列石自俎豆。

老夫目中尽,未在逐逐走。

况当气力衰,孤坐还可酒。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沈周的《三月九日舟泊虞山下见游人续续于椒麓间可爱而赋》描绘了雨后虞山的清新景色与春天游人的欢乐氛围。"霁色澄虞山",以明亮的雨后天色衬托出虞山的宁静之美,"正与游人偶",表达了诗人与游人共享春光的惬意。接下来,诗人感叹时光易逝,春光短暂,但人们仍尽情享受这三个月的春日时光。

"勿厌倾郭人,随俗悦亲友",表达对世俗欢乐的接纳,人们结伴游玩,欣赏花柳,"春风若招邀,是处闹花柳",生动描绘了春风吹拂下的热闹景象。诗人注意到无论男女老少,都在这美景中欢愉,"间见丛绿中,远映红裙妇",女性的身影更增添了春色。

"休云恼山谷,点缀亦可取",诗人认为这些游人如同点缀,为山谷增色不少。他观察到人们在山间漫步,老者步履稳健,年轻人活力四溢,"下上相追携,从高引衣手",画面生动活泼。即使还有一些闲散的人群,他们自在地坐在石头上,仿佛在进行野餐。

最后,诗人感慨自己年事已高,虽不再追逐众人,但仍能欣赏这幅春日画卷,"尚有散逸流,列石自俎豆",表达出一种淡然和超脱。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虞山春游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赏。

收录诗词(1057)

沈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汉族。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字:启南
  • 号:石田
  • 籍贯:长洲(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27~1509

相关古诗词

云山

云是青山旧铅粉,一翻妆点一翻新。

鬓边白发偏无赖,点著都成老丑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丹阳道中

抖擞山边水际身,廿年重踏旧京尘。

依依残梦丹阳月,兀兀轻车白发人。

谅自去来无个事,趁他花柳未分春。

关津莫作谁何问,诗酒承平一老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钱士弘阻游虞山

我悬虞山当一舍,曾几寻山止其下。

见山便怪老足困,剑门拂水心空挂。

诸君生长为山邻,终日熟游非曰乍。

今朝懊恼有长篇,颇被春泥妨不借。

尽自空濛雨亦奇,抱衾况宿林庐夜。

开门点火照芙蓉,湿翠还堪酒中泻。

形式: 古风

湖上杂言

纵目极遐旷,水嬉湖中央。

青山载白波,上下相低昂。

俯首爱云霞,零乱随兰桨。

悠悠溯空冥,忽忽超景光。

宛宛汉皋女,落雁悬微茫。

可望不可即,相思如水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