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秀堂松

柳侯所为邦,十步一遗迹。

苍官列前墀,相对俨如客。

邦人言此松,曾及侍侯侧。

风号四百年,雪立二千尺。

江城闲草木,诗卷多采摘。

柑非往日黄,柳是近时碧。

同生不同死,乃见老气格。

尚想哦其间,清声出金石。

龙鳞未脱落,熊轼几换易。

临民有馀师,视此古遗直。

形式: 古风

翻译

柳侯治理的地方,每走十步就有一处遗迹。
苍翠的官署排列在前院,它们相对而立,如同宾客一般。
当地人说这棵松树,曾伴随柳侯左右。
历经四百年的风雨,它挺立了两千尺高。
江城中的闲散草木,诗人们常来选取题材。
柑橘不再是过去的金黄,柳树却是近期的翠绿。
同生却不同死,显现了岁月的沧桑和坚韧。
我仍想象着吟咏其中,那声音如金石般清脆。
龙鳞状的纹理尚未剥落,车轼已更换多次。
他治理百姓时,展现出对古代遗风的尊重和坚守。

注释

遗迹:遗留下来的痕迹。
前墀:宫殿或官署前的庭院。
侍侯:指柳侯。
风号:风吹动的声音。
草木:泛指植物。
柑非往日黄:柑橘不再像过去那样金黄。
老气格:岁月的沧桑,坚韧的气质。
哦:吟咏。
龙鳞:形容树皮的纹理。
熊轼:古代的一种车厢装饰,这里比喻车轼。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几的《明秀堂松》,通过对明秀堂松的描绘,展现了柳侯(柳宗元)在地方留下的深远影响和松树历经风雨的坚韧形象。诗人以“十步一遗迹”开篇,强调柳侯治政的足迹广布,接着描述松树与柳侯的紧密关联,象征其人格的高洁。松树历经四百年的风雪,依然屹立不倒,体现了岁月的沧桑和生命力的强大。

“江城闲草木,诗卷多采摘”,表明后人对柳侯及其诗作的敬仰,即使柑橘已非往日之黄,柳色依旧碧绿,对比中突显了历史的变迁。诗人感慨“同生不同死”,赞美松树的老气横秋,表达对柳侯精神的景仰。“尚想哦其间,清声出金石”,进一步赞扬柳侯诗歌的意境深远,如同金石般掷地有声。

最后两句“龙鳞未脱落,熊轼几换易”,借松树的坚韧比喻柳侯的政绩长久,而“临民有馀师,视此古遗直”,则表达了对柳侯为官清正、为民师表的高尚品质的肯定。整首诗通过松树这一物象,寓言柳侯的人格魅力和历史地位,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情怀。

收录诗词(614)

曾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茶山居士。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 字:吉甫
  • 籍贯: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
  • 生卒年:1085--1166

相关古诗词

松风亭四首(其四)

回环数株松,老干极落落。

清风一披拂,竽籁自然作。

喧嚣世俗事,秖使人意恶。

谁能洗耳来,相与憩寂寞。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松风亭四首(其三)

有客过茅宇,煮茶坐松风。

问亭果安在,笑指十八公。

君看梁与栋,岂不深且雄。

何必用斤斧,然后成帡幪。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松风亭四首(其二)

客至引幽步,步及松风亭。

问亭何当作,笑视何足听。

俗论鬨蛙黾,市声殷雷霆。

时来一洗耳,两眼为君青。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松风亭四首(其一)

长卿壁四立,杜老茅三重。

茶山穷次骨,憩寂以长松。

直干以栋宇,清阴自帡幪。

山泉落高处,审听是松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