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何容易去何迟,半在心头半在眉。

门掩落花春去后,窗涵残月酒醒时。

柔如万顷连天草,乱似千寻帀地丝。

除却五侯歌舞地,人间何处不相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来时潜移暗度,去时慢慢悠悠;一半挂在眉梢,一半藏在心头。
春老花残红满地,半掩房门泪暗流;残月满窗深夜里,酒醒入去独淹留。
似一望无边的野草,风连浪续,细软轻柔;像一团绕地的乱丝,纠缠凌乱,无尾无头。
除了权势人家,谁能无虑无忧?看人世问时时处处,无论哪里都有忧愁!

注释

窗涵:窗棂,窗格子。
连天草:王维《出塞作》有“白草连天野火烧”句。
千寻:形容丝长而多乱。
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帀地丝:遍地的丝绳。
帀,“匝”的异体字,遍地、满地的意思。
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称五侯,这里泛指达官贵人。

鉴赏

这首元代卢琦的《愁》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愁绪的深沉与绵长。首句“来何容易去何迟”,形象地刻画了愁绪难以捉摸,既难以产生又难以消散的状态。"半在心头半在眉"进一步强调愁绪的无处不在,仿佛刻在人的心头和眉宇之间。

接下来的两句,“门掩落花春去后,梦回残月酒醒时”,通过春天落花和梦中残月的意象,渲染出一种凄清、寂寥的氛围,表明愁情往往在孤独的夜晚和逝去的春光中更为强烈。诗人运用比喻,将愁比作“浓如万斛连天雾”和“乱似千寻惹地丝”,极言愁绪之深重和纷乱。

最后两句“除却五侯歌舞地,寻常何处不相随”,表达了愁绪并非富贵权贵专享,而是普通人的日常情绪,几乎无处不在,深化了愁的主题。整首诗以愁为线索,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比喻,展现了愁绪的普遍性和深远影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收录诗词(264)

卢琦(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顺帝至正二年进士,授州录事,迁永春县尹,赈饥馑,止横敛,均赋役,讼息民安。十四年,农民军数万人来攻,被击退。改宁德县尹。历官漕司提举,以近臣荐,除知平阳州,未上卒。有《圭峰集》

  • 字:希韩
  • 号:立斋
  • 籍贯:惠州

相关古诗词

美人折花

晓绾香云出户来,凌波微步下瑶阶。

潜身折处香凝指,正面看时影在怀。

莺蹋露珠沾翠袖,蝶随春色上金钗。

石阑干外莓苔滑,归院应须换绣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佳]韵

登大峰山

一径盘桓上碧峰,桃花岩畔扣仙宫。

微风不动坛边树,北斗频悬石上松。

龙出洞云浮槛白,鸡鸣海日射窗红。

游人咫尺青天近,历历溪山在眼中。

形式: 七言律诗

过平溪桥

立马桥边唤渡船,绿杨烟煖碧波悬。

高峰碍日疑天近,阴壑犹霜觉地偏。

处处鱼盐开草市,家家鸡犬类桃源。

隔溪茅屋孤门掩,重忆扬雄草《太玄》。

形式: 七言律诗

游北里三峰寺

看云远过古丛林,幽径缘溪窕窈深。

竹覆僧房冷似水,苔生佛面半无金。

日斜孤鹤松梢立,云冷寒蛩草际吟。

童子焚香延客坐,一帘山色晚沈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