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以山名北枕黄河城之西有唐帽山尤秀特彭司马幸庵先茔在焉地灵人杰堪舆家之说岂尽诬邪

南望皋兰山,北枕大河流。

山势相蜿蜒,河流去不休。

华夷界南北,关陜扼襟喉。

中有唐帽山,高垄郁松楸。

灵气钟之人,元老克壮犹。

边事久经略,樽俎运深筹。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兰州地区的地理风貌与人文历史,充满了对自然景观和人物的赞美之情。

首句“南望皋兰山,北枕大河流”,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兰州的地理位置,皋兰山位于南方,黄河则从北方蜿蜒而过,形成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

接着,“山势相蜿蜒,河流去不休”进一步描绘了山河的动态美,山峦起伏,河流奔腾,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华夷界南北,关陕扼襟喉”则揭示了兰州作为地理要冲的重要性,它连接着华夏文明与周边民族,是东西交通的咽喉之地。

“中有唐帽山,高垄郁松楸”将视线聚焦于唐帽山,这座山以其独特的地貌和茂密的松柏树丛成为兰州的一处胜景。

“灵气钟之人,元老克壮犹”表达了对兰州人才辈出的赞誉,这里的“灵气”不仅指自然环境的灵秀,更暗含了人杰地灵之意。

“边事久经略,樽俎运深筹”则体现了兰州在边疆事务中的战略地位,无论是军事防御还是外交策略,都显示出了兰州及其人民的智慧与远见。

整首诗通过描绘兰州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展现了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表达了对兰州及其人民的敬仰之情。

收录诗词(316)

郑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弘治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江西左布政使。宁王朱宸濠夺大量民田,民立寨自保,宸濠欲加兵,岳持不可。后为李梦阳所讦,夺官为民。世宗即位,起抚江西。旋召为大理卿,陈刑狱失平八事,迁兵部左侍郎。后乞休归。有《莆阳文献》、《山斋集》

  • 字:汝华
  • 籍贯:福建莆田

相关古诗词

真定会刘南坦中丞以诗卷托和

侵晨即长途,亭午临古县。

赤日炙肌体,黄埃污颜面。

神昏思伏枕,臂弱强持扇。

密柳方连阴,凉飙时一荐。

披襟为输写,暂憩忘饥倦。

乡思乱飞云,宦情牵弱线。

朝廷重纲纪,边鄙罹祸变。

行役敢辞劳,纵观殊未厌。

中原多古迹,垂老幸一见。

西行抵关塞,阅历行当遍。

形式: 古风

舟中阻风

潞河晨解缆,即欲抵河西。

讵为风所阻,竟日蟠浅泥。

暑雨久浸淫,四望长蒿藜。

荒村破茅屋,日午不闻鸡。

泊舟此非处,日晚风更凄。

忧心倏如惙,孰能究端倪。

天道易反覆,人事常不齐。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觉衰

今年顿觉衰,不谓病忽至。

早春解敝裘,酸痛伤左臂。

伸缩自弗堪,拘挛重为累。

血少失养筋,风冷潜入骴。

药饵殊罔功,针灸亦弗利。

白发倩人梳,衣带不自缔。

况能弯骍弓,何由拔赤帜。

岁月去鲜欢,世事老无味。

衡门归养疴,稽首深拜赐。

形式: 古风

梅峰小隐奉招会友

香山与洛滨,结社独名世。

齿德相推致,名位岂暇计。

标望重一时,文采照来裔。

吾侪步世途,投老脱羁系。

丘园多暇日,高踪良足继。

俯仰愧前修,欲举旋复替。

友泉亦何为,超忽远行诣。

人事叹多忤,天机窈难契。

及时且为欢,荏苒岁将逝。

篱菊寒始花,幽香杂兰桂。

眷兹举一觞,梅峰扫荒翳。

真率循前规,山堂登琐细。

诘朝幸早临,焚香候舆隶。

形式: 古风 押[霁]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