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粤秀山南麓,名贤两庙开。
太极披图蕴,通书启圣胎。
三才兼两立,一要藉深培。
谁复浑沦秘,渔歌紫水隈。
蒲茵穿钓席,碧玉育英才。
道东原有属,狂简岂无裁。
哲人嗟并远,瞻仰思悠哉。
心灵今古共,筌蹄祇群猜。
欲洗从前障,依归斗与台。
这首明代诗人庞嵩的《谒濂溪白沙二先生祠》描绘了粤秀山南麓两位名贤祠堂的景致,表达了对濂溪先生(周敦颐)和白沙先生(陈白沙,即陈献章)的敬仰之情。首联点出祠庙所在,次联赞美两位先贤的思想贡献,"太极披图蕴,通书启圣胎"暗示他们哲学思想深远影响。"三才兼两立,一要藉深培"强调儒家伦理与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接下来,诗人感慨无人能完全领悟他们的深奥哲理,只能在渔歌中寻找线索,"谁复浑沦秘,渔歌紫水隈"寓含了对古代智慧的追寻。"蒲茵穿钓席,碧玉育英才"则以自然景象象征教育的传承,白沙先生的教诲如碧玉般珍贵。
诗人认为,道义本就属于这片土地,而白沙先生的狂简风格自有其裁断,"道东原有属,狂简岂无裁"。然而,哲人的智慧已远离尘世,人们只能通过瞻仰祠堂来寄托敬仰,"哲人嗟并远,瞻仰思悠哉"。
最后,诗人表达出古今相通的心灵追求,但世人往往难以理解,"心灵今古共,筌蹄祇群猜",他希望能洗涤掉心中的障碍,回归到对真理的探寻,"欲洗从前障,依归斗与台",这里的"斗与台"可能指北斗星和道德的准则。
整体上,这首诗以景抒怀,赞美先贤的同时,也流露出对知识与道德真谛的追求。
不详
嘉靖十三年举人。二十三年官应天通判,进治中,屡摄尹事,治堤筑防,平反冤狱,多有善政。迁南京刑部员外郎,进郎中,又迁曲靖知府,以老罢,年仅五十。早年从学于王守仁,讲学罗浮山,学者称弼唐先生。在官常集诸生相与讲习。后复从湛若水游。有《刑曹志》
别子粤山隅,送子珠江涘。
瞬息万里行,帆张一何驶。
勉哉绳先公,鞅辙故相似。
长才驾大宇,谈吐悬长河。
到海百折心,不落漩与涡。
狂澜须汝砥,世路慎风波。
玉河夙泂酌,天关叩堂室。
鄞水文献邦,天真浚源窟。
大道不尔孤,同心应超忽。
莫邪剸犀革,严锋畜玭琫。
明镜开煌煌,玉台戢其用。
试看中天辉,昨宵发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