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心居士刘君挽词

应物无心善自宽,临财有义肯儒酸。

竹林逸老多馀庆,鸿苑奇书独饱观。

名父平生淹簿领,佳儿他日绍衣冠。

追思再世相逢旧,西望梅溪一永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顺应万物无需刻意,面对财物显现出仁义之心。
在竹林中隐居的老者享受着丰富的福气,博览稀世奇书。
名门之父一生浸润于文书工作,优秀的儿子将来会继承家业。
追忆往昔与故人重逢的日子,遥望梅溪不禁深深感叹。

注释

应物:顺应万物。
无心:无需刻意。
善自宽:自然宽广。
临财:面对财物。
有义:有仁义之心。
肯儒酸:表现出文人的风范。
竹林逸老:隐居竹林的老者。
多馀庆:丰富的福气。
鸿苑奇书:稀世奇书。
名父:名门之父。
淹簿领:浸润于文书工作。
绍衣冠:继承家业。
追思:追忆。
再世相逢:往昔重逢。
西望梅溪:遥望梅溪。
一永叹:深深感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周必大为无心居士刘君所作的挽词,表达了对故友的深深怀念和对其人品的赞美。首句“应物无心善自宽”赞扬了刘君面对事物时的淡泊与宽容,他的心境如同顺应自然,不加雕饰,内心宽广。次句“临财有义肯儒酸”则描绘了他在财富面前坚守道义,不为物质所动,显示出儒家的高尚情操。

第三句“竹林逸老多馀庆”,以竹林七贤的隐逸生活比喻刘君的闲适与高雅,暗示他一生过着超脱尘俗的生活,享有许多值得庆幸的时光。第四句“鸿苑奇书独饱观”进一步赞美他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像鸿雁翱翔在知识的海洋中,阅读了许多珍贵的书籍。

第五、六句“名父平生淹簿领,佳儿他日绍衣冠”转而提到刘君的父亲和未来的子嗣,表达对刘氏家族的敬意,期待其后代能继承他的美德和学问。最后一句“追思再世相逢旧,西望梅溪一永叹”,诗人回忆与刘君的交往,感叹时光荏苒,如今只能在西望梅溪时深感惋惜和哀悼。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刘君品格的描绘,展现了对故人的怀念和对其人生态度的推崇,体现了宋代理学崇尚道德修养的价值观。

收录诗词(887)

周必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80余种,共200卷

  • 字:子充
  • 生卒年: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

相关古诗词

王季海正言父宣义挽词

三世儒科独隐沦,功名岂必在吾身。

早看伯氏囊荷旧,晚喜郎君谏草新。

绛县人存疑甲子,论衡书就困庚辛。

遥知会葬车千两,絮酒淋漓卧冢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王籍文学求读书堂诗

倚相端能记典坟,子羔未可治人民。

十年莫作攸之恨,万卷方知甫也神。

堂下从渠糟粕议,城南容我简编亲。

铁更三擿韦三绝,将圣犹然况后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丙辰七兄有诗及人月分圆己未彼此服药未能夜坐今次旧韵为重九之约

初非远道思绵绵,自是岑岑懒涉川。

咫尺却成千里隔,蹉跎还负十分圆。

坐看碧落飞金镜,遥想黄楼运笔椽。

宽约重阳各强健,登高同赋去年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乐顺之司理用杨韵赞予去岁江行游山之乐再次韵

溯洄险过峡中船,赖有名山寄静便。

丘壑遂将从栗里,功名何敢梦凌烟。

吾贤才术今谁敌,野老风流未可传。

趁取桃花日千里,蓬莱方丈会群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