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山谣(其五)坎井蛙

坎井蛙兮渤澥,偷生虾蚬门,怒腹气何在?

长鱼跋浪欲吞舟,竟作任公雪花鲙。

蛙乎幸偷生,有愧输芒蟹。

前度放蛙人,今日恩如海。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谢应芳的《宜山谣(其五)坎井蛙》以寓言的手法,描绘了蛙、虾、蟹、鱼等水生生物的生活状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首句“坎井蛙兮渤澥,偷生虾蚬门”,以“坎井蛙”和“渤澥”对比,前者是狭小的井底之蛙,后者是广阔的海洋,形象地展现了蛙与大海的差距,暗示了个人视野的局限性。而“偷生虾蚬门”则描绘了虾蚬在浅水区苟且偷生的状态,与蛙形成呼应,共同表现了生命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状态。

接着,“怒腹气何在?”一句转折,提出疑问,似乎在探讨生命中愤怒与力量的存在与否,引人深思。随后,“长鱼跋浪欲吞舟,竟作任公雪花鲙”描绘了一条大鱼跃出水面,试图捕食大船,最终却成了任公子制作雪花鲙的材料,寓意强者也有其脆弱的一面,生命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蛙乎幸偷生,有愧输芒蟹”表达了对蛙的同情,同时也暗含了对蟹的尊敬,强调了生命价值的不同层次。最后,“前度放蛙人,今日恩如海”以“前度放蛙人”与“今日恩如海”形成对比,赞美了曾经给予帮助的人,比喻其恩情深厚,如同大海一般宽广无垠。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动物形象,反映了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富有哲理意味,引人思考。

收录诗词(273)

谢应芳(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幼钻研理学,隐白鹤溪上,名其室为“龟巢”,因以为号。授徒讲学,议论必关世教,导人为善,元末避地吴中,明兴始归,隐居芳茂山,素履高洁,为学者所宗,有《辨惑编》、《龟巢稿》等

  • 字:子兰
  • 号:龟巢
  • 籍贯:常州武进(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95~1392

相关古诗词

宜山谣(其六)生子以尹名

生子以尹名,有田须力耕。

昔忧公租重,今喜公租轻。

穷阎杼轴具,当路钧衡平。

焦冥覆盆下,睹此白日明。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宜山谣(其七)鞍马劳

鞍马劳,肉消髀,广西一去二千里。

借箸筹边丞相喜。

两年单骑八往还,青草黄茅瘴烟里。

鞍马劳,有如彼,不负公,不掠美。一寸忠丹报天子。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宋丞相信国公上巳诗

崖山云寒海舟覆,六载孤臣老燕狱。

东风杜宇三月三,五云望断春芜绿。

墨花煌煌五十六,写出江南愁万斛。

当时下笔眼如虎,日落天低鬼神哭。

扬帆昔走仪真船,手持鳌柱擎南天。

间关岭海血洒檄,回首家国随飞烟。

六宫粉黛黄埃里,汉火无烟吹不起。

全躯肯效褚渊生,嚼舌甘为杲卿死。

蓟门碧草春悽悽,为官不换西山薇。

哀吟一曲肝肠裂,劲气万丈蛟龙飞。

当年恨杀葛岭贼,恨不刳心饮其血。

堂堂忠义行宇宙,白日青天照遗墨。

再拜酬公金屈卮,有酒不读兰亭诗。

形式: 古风

鉴湖风月

贺仙归去隐沧浪,万顷晴波一镜光。

龙瑞尚存古时迹,鸿禧犹带晋馀芳。

两堤杨柳三更影,千树芙蕖五月凉。

后数百年无问处,云山烟水共苍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