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行次

村寺虽深已暗知,幡竿残日迥依依。

沙头有庙青林合,驿步无人白鸟飞。

牧笛自由随草远,渔歌得意扣舷归。

竹园相接春波暖,痛忆家乡旧钓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尽管村寺隐藏在深处,夕阳下幡竿孤独地立着。
沙滩边的小庙被青林环绕,驿站空无一人,只有白鸟飞翔。
牧童随意吹着笛子,随着草地渐行渐远,渔夫唱着欢快的歌,划船回家。
竹园与春水相连,温暖如诗,令我深深怀念家乡的老钓鱼台。

注释

村寺:指乡村中的寺庙。
幡竿:寺庙门前或屋檐上挂的旗子。
残日:傍晚的太阳。
迥依依:孤单、遥远的样子。
沙头:河岸或海边。
庙:小庙。
青林:绿色的树林。
白鸟:白色的鸟类。
牧笛:牧童吹的笛子。
渔歌:渔民唱的歌。
扣舷:敲击船舷,表示船行。
竹园:种有竹子的园林。
春波:春天的江面或湖面。
痛忆:深切回忆。
钓矶:钓鱼的地方,通常指岩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和诗人怀乡的情感。开头两句“村寺虽深已暗知,幡竿残日迥依依”描写了一个位于深远山谷中的寺庙,夕阳西下,佛幡随风摇曳,给人一种平静而又带有淡淡哀愁的情绪。

“沙头有庙青林合,驿步无人白鸟飞”进一步描绘了这座寺庙的周围环境,是一片宁静与和谐的自然景观。沙子堆积的河岸旁有一座庙宇,被郁郁葱葱的青林所环抱,而道路上空无一人,只有白鸟在空中自由翱翔,增添了一份孤寂感。

“牧笛自由随草远,渔歌得意扣舷归”则是诗人对田园生活的一种向往。牧童吹着悠扬的笛子,在广阔的草原上自由漫步,而渔夫在捕捉到鱼后,心满意足地敲打船舷,准备返回。

“竹园相接春波暖”描绘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春天的阳光照射下,竹林间透出温暖的气息,而“痛忆家乡旧钓矶”则流露出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怀念。这里的“旧钓矶”可能是诗人记忆中与家乡紧密相连的一处地方,例如他曾经垂钓的地方,现在却只能在心中回味那些美好时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故土的深情怀念。

收录诗词(340)

韩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 字:致光
  • 号:致尧
  • 籍贯:晚年又号玉山樵
  • 生卒年:公元842年~公元923年

相关古诗词

甲子岁夏五月自长沙抵醴陵贵就深僻以便疏慵由道林之南步步胜绝去绿口分东入南小江山水益秀村篱之次忽见紫薇花因思玉堂及西掖厅前皆植是花遂赋诗四韵聊寄知心

职在内庭宫阙下,厅前皆种紫薇花。

眼明忽傍渔家见,魂断方惊魏阙赊。

浅色晕成宫里锦,浓香染著洞中霞。

此行若遇支机石,又被君平验海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伤乱

岸上花根总倒垂,水中花影几千枝。

一枝一影寒山里,野水野花清露时。

故国几年犹战斗,异乡终日见旌旗。

交亲流落身羸病,谁在谁亡两不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再和大庆堂赐宴元珰而有诗呈吴越王

我有嘉宾宴乍欢,画帘纹细凤双盘。

影笼沼沚修篁密,声透笙歌羯鼓乾。

散后便依书箧寐,渴来潜想玉壶寒。

樱桃零落红桃媚,更俟旬馀共醉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再思

暴殄犹来是片时,无人向此略迟疑。

流金铄石玉长润,败柳凋花松不知。

但保行藏天是證,莫矜纤巧鬼难欺。

近来更得穷经力,好事临行亦再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