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近稿偶志

少小学为文,韩苏有卓型。

别裁及诗格,李杜真前旌。立言人所志,见道?孰能。

自读宋儒书,始知朱与程。

诏我为学方,主敬与存诚。

空言信何补,要道在躬行。

矧兹继百王,君师任匪轻。

衡门有遗贤,安能致诸廷。

沟壑有饿殍,安能饱以羹。

返已率多惭,佳文何足称。

有时雨未降,披衣宵立庭。

既沾或苦潦,踟蹰复望晴。

黍高稻宜低,夏耘春勤耕。

望杏杏未红,瞻蒲蒲已青。

织妇虑寒心,农夫望岁情。

茅檐艰苦状,彷佛常共赓。

结习难尽除,聊如劳者鸣。

工拙非所论,岁月差可徵。

诗史让少陵,我作方农经。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的作品《捡近稿偶志》,他以个人的学习经历和对儒家经典的体悟,表达了对学问之道的理解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诗中,他自述从小学习文章,受到韩愈、苏轼等大家的影响,推崇李白、杜甫的诗歌风格,并强调立言应符合人的志向,遵循朱熹、程颐等宋儒的学术主张,尤其是"主敬"与"存诚"的理念。

诗人感慨自己身为君主,肩负着国家的重任,不能忽视黎民疾苦。他以农事为例,描述了辛勤耕耘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和对丰收的期盼。同时,他也反思自己的不足,认识到只有亲身实践才能真正领悟道理,而艺术才华虽好,若无实际贡献,也不过是空谈。

最后,乾隆皇帝以诗歌的形式记录下自己的农事观察,将个人体验融入到对历史和文学的评价中,显示出他对诗歌创作的独特见解,即诗史虽重要,但他的"农经"之作同样有价值。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体现了乾隆皇帝作为帝王的文人情怀和治国理念。

收录诗词(16536)

弘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移顿六韵

逐水频移顿,曾无廿里赊。

建营今似昨,取势正还斜。

垒或多因旧,灶无须更加。

卖蒸原有市,换马要增茶。

内外奚分界,休和久一家。

朝程回首望,烟散满林霞。

形式: 排律 押[麻]韵

割麦行

迤南割麦收逮齐,迤北割麦今姑兮。

合家竟日咸毕力,尚有余粮连亩栖。

腰镰手铚躯偻走,惫矣精神各抖擞。

十年一遇可辞劳,遗秉滞穗由他取。

前驱警跸无烦词,赤子宁避其父过。

为之望哉为之喜,范云萧缅安藉他。

别有老农茆屋叹,不烦重问情自见。

幸兹割麦逢饱秋,持鬻却苦价太贱!

形式: 古风

游金山寺用苏轼韵兼效其体

平生不戒游览兴,西浮于洛东观海。

轻舟风利过维扬,此间初识有江在。

中流嵽嶪如补陀,八功德水澄无波。

精蓝信宿可留憩,层楼阿阁何须多。

青雀黄龙尽收楫,笳吹笙歌送西日。

帆樯远近挂红灯,照入江天星点赤。

髯翁醉醒风雅魄,奇句孤吟深夜黑。

信耶非耶漫强明,律中要使神鬼惊。

六百年来人莫识,我偶拈赓荅风物。

滥觞远忆巴岷山,土鼓云门拳石顽。

清赏凭高兴未巳,烹茶更试中泠水。

形式: 古风

登凤凰楼再依李白凤凰台韵

谪仙当日事狂游,槌碎黄鹤夸风流。

有无较版则且置,格高兴逸吞山邱。

故宫登楼名偶似,远眺欲见蓬瀛洲。

陡思我祖开创艰,守成予责增惕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