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妃怨

黄埃游辇毂,翳日冷旌旗。

龙去攀髯远,鸾孤对影微。

魂沉江缥渺,泪染竹依稀。

枯树空千载,寒松已十围。

芦花深月色,燐火剧萤飞。

横笛潇湘暮,哀猿何处归。

形式: 排律

翻译

尘土飞扬的车马在都城中穿行,遮蔽了阳光的冷清旗帜随风摇曳。
龙的离去让臣子们怀念不已,孤独的鸾鸟只有自己的影子相伴,显得微不足道。
灵魂沉浸在江水的渺茫中,泪水模糊了竹林的轮廓。
千年古树已枯死,而寒松却依然粗壮,有十人合抱那么粗。
芦苇丛中月光如水,磷火与萤火虫飞舞,景象凄凉。
夜晚的潇湘笛声悠扬,哀怨的猿猴不知何处归宿。

注释

黄埃:尘土。
游:穿行。
辇毂:都城中的车马。
翳日:遮蔽阳光。
冷旌旗:冷清的旗帜。
龙去:龙的离去(比喻帝王离去)。
攀髯:怀念君主。
鸾孤:孤独的鸾鸟。
对影微:只有影子相伴。
魂沉:灵魂沉浸。
江缥渺:江水渺茫。
泪染:泪水模糊。
竹依稀:竹林模糊。
枯树:千年古树。
空千载:已枯死千年。
寒松:粗壮的松树。
十围:十人合抱粗。
芦花深:芦苇丛深处。
月色:月光。
剧萤飞:大量萤火虫飞舞。
横笛:夜晚的笛声。
潇湘暮:潇湘傍晚。
哀猿:哀怨的猿猴。
何处归:不知何处归宿。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樵的《湘妃怨》,描绘了一幅凄清而幽怨的画面。首句“黄埃游辇毂,翳日冷旌旗”写出了皇家车驾经过时尘土飞扬,旗帜阴冷的场景,暗含了繁华落尽的沧桑感。接下来,“龙去攀髯远,鸾孤对影微”借龙和鸾鸟的孤独,寓言湘妃失去君王后的孤寂,形象生动。

“魂沉江缥渺,泪染竹依稀”进一步渲染了湘妃的哀愁,她的灵魂似乎融入江水,泪水润湿了竹林,显得哀婉动人。后两句“枯树空千载,寒松已十围”通过描绘枯树与挺立的寒松,表达了岁月流转与物是人非的感慨。

“芦花深月色,磷火剧萤飞”以夜晚的芦花、磷火和萤火虫营造出寂静而神秘的氛围,暗示湘妃的幽怨之情如夜色般深沉。最后,“横笛潇湘暮,哀猿何处归”以悠扬的笛声和哀鸣的猿啼收束全诗,将湘妃的哀怨寄托于自然之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整体来看,《湘妃怨》是一首借古寓今,情感深沉的怀古诗,通过对湘妃故事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深深感叹。

收录诗词(60)

郑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南山书堂

一泓澄澈照人间,明月团团落古湾。

不向奔流随浪击,独持高洁伴云閒。

禅房夜静留清鉴,阆苑仙归坠碧环。

每到轩前心转逸,了无纤翳可相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漫兴(其四)

今古去来有数,乾坤阖辟无涯。

人生行云流水,处世运瓮搬柴。

形式: 六言诗 押[佳]韵

漫兴(其七)

空山无人坚卧,冷灶有饭晚餐。

安得原宪与语,雪霜不受天寒。

形式: 六言诗 押[寒]韵

漫兴(其一)

野鸟日啼户外,凉风时入帘间。

老夫梦后攲枕,稚子病中解颜。

形式: 六言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