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农夫从事农作的艰辛劳动,以及他对待土地、收成与生活态度的真实写照。诗中通过对农夫日常活动的细腻描述,如清晨插秧、父子携手共劳、月下躅行等,展现了农民的勤劳和不易。
"农夫戢戢清波阔,秧稻茸茸森石发。" 这两句描绘出农夫在清晨的河岸边开始一天的劳作,秧苗在水中生长,一旁是森林和岩石,这些景象与人物活动交织,勾勒出一个生动的早晨画面。
"父儿呼唤手拔齐,千把万把根连泥。" 这两句强调了农夫家庭成员共同劳作的情形,以及插秧时手与土地紧密相连的场景,通过"呼唤"一词传达出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协作。
"四更乘月躅陇陌,晓烟渐散东方白。" 这两句写出了农夫深夜继续工作的情形,借助月光完成劳动直至天明,而晨雾在东边逐渐消散,预示着一日的开始。
"归来吃得饭一盂,担到田头汗似珠。" 这两句展现了农夫劳作后的简单饮食和满身大汗的辛勤形象,通过"汗似珠"的比喻强调了他们的艰苦付出。
"蹲身擘丛种入土,不问朝昏与亭午。" 这两句进一步描写农夫插秧时的劳作姿态和对时间的无视,凸显了他们对土地的敬畏和对工作的专注。
"肌肤剥裂肉起皮,烈日才阴又风雨。" 这两句通过对身体伤害的形象描绘,传达出农民在恶劣天气中坚持劳作的不易。
"秋收幸值岁稍丰,谷贱无钱私债重。" 这两句写出了农夫面临的经济困境,即便是丰收年份,由于粮食价格低廉,也难以还清私人欠款。
"连忙变转了官赋,霜雪冻饿愁穷冬。" 这两句表达了农民在秋季结束后紧接着面对的税收问题,以及冬天生计的艰难和忧虑。
"吁嗟四民天地间,服田力穑良独艰。" 这两句概括了诗中所描绘的农夫形象以及他们在自然界中的处境,通过"吁嗟"一词传达出对农民命运的同情。
"寄言安坐西方辈,汝饱不惭吾厚颜。" 这两句可能是在呼应前文,对那些能够安享生活的人表达了一种复杂的情感,他们或许不会理解辛勤劳作者们的艰难处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农夫日常活动的细致描写,揭示了农业生产的艰辛和农民在自然经济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同时,它也反映出了作者对于底层人民生活困苦的深切同情和关怀。在文辞上,该诗语言质朴、形象鲜明,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对自然景观与人事活动的细腻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