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寿州陈录事

寿阳南渡口,敛笏见诸侯。

五两楚云暮,千家淮水秋。

开帘对芳草,送客上春洲。

请问山中桂,王孙几度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在寿阳的南渡口,我整肃衣冠拜见各位诸侯。
傍晚时分,楚天飘着五两轻烟,淮河两岸秋意渐浓。
打开窗帘,眼前一片芳草萋萋,目送客人踏上春天的水洲。
遥问山中的桂花树,这里的王孙曾几度前来游玩?

注释

寿阳:地名,古代淮南之地。
南渡口:河流的南岸渡口。
敛笏:整肃衣帽,表示恭敬。
诸侯:古代地方的高级官员。
五两:古代量词,指轻烟或风向。
楚云:楚地的云彩。
暮:傍晚。
淮水:古代河流,流经淮南地区。
开帘:打开窗帘。
芳草:青草,形容景色优美。
春洲:春天的水边陆地。
山中桂:山中的桂花树,象征高雅或隐士。
王孙:贵族子弟,这里可能指友人。
几度游:几次游览,询问友人来访次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送别的画面,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和情感的真挚抒发,展现了诗人与被送别者的深厚友情。开篇“寿阳南渡口,敛笏见诸侯”两句,以壮观的场景引出主题,寿阳南渡口是古代交通要道之一,这里可能是送别之地,"敛笏"一词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此地遇见各路英雄豪杰的场景。

接着,“五两楚云暮,千家淮水秋”二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渲染出一种离别的愁绪。"五两"可能指的是时间不早,即将黄昏,而“楚云”和“淮水”则是特定地域的标志性景观,这里用以表达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深。

“开帘对芳草,送客上春洲”两句,是对送别情境的具体描写。"开帘"可能指的是打开船窗,看着岸上的花草树木,而“送客上春洲”则是具体的送别行动,表达了诗人不舍得与朋友分别的心情。

最后,“请问山中桂,王孙几度游”两句,以寓意深远的问询结束全诗。这里的“山中桂”象征着高洁和坚贞,而“王孙”则是对被送别者的一种尊称。“几度游”则是在探询对方将来是否还会回到这片山水之间,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收录诗词(164)

韩翃(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 字:君平
  • 籍贯:南阳(今河南南阳)
  • 生卒年:754

相关古诗词

送张丞归使幕

独受主恩归,当朝似者稀。

玉壶分御酒,金殿赐春衣。

拂席流莺醉,鸣鞭骏马肥。

满台簪白笔,捧手恋清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送张渚赴越州

白面谁家郎,青骊照地光。

桃花开绶色,苏合借衣香。

暮雪连峰近,春江海市长。

风流似张绪,别后见垂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送张儋水路归北海

千里东归客,孤心忆旧游。

片帆依白水,高枕卧青州。

柏寝寒芜变,梧台宿雨收。

知君心兴远,每上海边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李中丞赴辰州

白羽逐青丝,翩翩南下时。

巴人迎道路,蛮帅引旌旗。

暮雨山开少,秋江叶落迟。

功成益地日,应见竹郎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