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赵汸所作的《和叶中茂过访见贻四章(其二)》。诗人以云浮富贵为喻,表达对世间荣华富贵的淡泊态度,自甘于山林清贫的生活。"志定不辞沟壑辱",显示出他的坚韧与不屈,即使身处困境也不改其志向。"身閒亦抱古今愁",则透露出他对历史沧桑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尽管身世悠闲,心中却充满忧虑。
"每怜山色频移杖"描绘了诗人常常拄杖漫步赏景,享受孤独中的宁静,而"为惜蟾光独上楼"则表达了对月光的珍视,暗示着内心的孤寂。最后两句"荷子远来同寂寞,茯苓黄菊总堪求",诗人以友人来访为慰藉,表明在寂寞中也有朋友相伴,同时寄寓了对自然之物的寻求,如茯苓和黄菊,象征着朴素的生活和淡泊的心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品格,以及在寂寞中寻找慰藉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