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泊芜湖月夜闻江上吟云野月吊魂夜夜愁霜轮寂静远天秋谁怜独照孤臣泪洒向寒涛万里流吟罢悄然无人盖鬼作也感赋一绝以吊之

南朝事业已全非,战罢当年染血衣。

千古不消亡国恨,江涛长挟旅魂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鉴赏

这首清代易宏的诗,通过对南朝历史的沉思,表达了对国家衰亡的深深哀悼。首句"南朝事业已全非",暗示了昔日辉煌已成过往,不复存在。"战罢当年染血衣"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以及那些为国捐躯者的英勇。

接下来的"千古不消亡国恨",强调了这种历史的悲痛和遗憾,时间虽久,但亡国之恨却历久弥新。"江涛长挟旅魂飞"则将亡魂与江涛相连,寓意逝者的精神在江水间飘荡,寄托着无尽的哀思。

诗人身处舟中,夜晚听到江上传来的吟唱,引发了他的共鸣。他感到孤独,"霜轮寂静远天秋",描绘出月夜的凄凉,而"谁怜独照孤臣泪"则表达了他对自身境遇的感慨,无人理解他的忧愁,只有月光洒下,仿佛鬼神也在为之悲悯。

最后,"洒向寒涛万里流",将个人的泪水融入江水,象征着情感的深远传播,"吟罢悄然无人盖",写出了诗人独自承受哀伤的寂寥。整首诗情感深沉,借景抒怀,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自身命运的深深感慨。

收录诗词(3)

易宏(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甲申纪乱

昔见杜甫诗,多纪乱离事。

感怀杂悲凄,令人减幽思。

窃谓言者过,岂其遂如是。

及我遭兵戎,抢攘尽奇致。

犹觉杜诗略,十不及三四。

请为杜拾遗,再补十之二。

有诗不忍尽,恐为仁者忌。

初闻鼓鼙喧,避难若尝试。

尽曰偶然尔,须臾即平治,岂知天未厌,烽火日已炽。

贼多请益兵,兵多适增厉。

兵去贼复来,贼来兵不至。

兵括贼所遗,贼享兵之利。

如其吝不与,肝脑悉涂地。

纷纷弃家逃,只期少所累。

伯道庆无儿,向平憾有嗣。

国色委菜佣,黄金归溷厕。

入山恐不深,愈深愈多崇。

内有绿林豪,外有黄巾辈。

表里俱受攻,伤腹更伤背。

又虑官兵入,壶浆多所费。

贼心犹易厌,兵志更难遂。

乱世遇雈苻,其道利用讳。

可怜山中人,刻刻友魑魅。

饥寒死素封,忧愁老童稚。

人生贵逢时,世瑞人即瑞。

既为乱世民,蜉蝣即同类。

难民徒纷纷,天道胡可避。

形式: 古风

军兴三异歌为督师李邺园先生作

年来世事如狂澜,谭文容易谭兵难。

儒臣动云娴武略,一夫攘臂心先寒。

武定先生文进士,平时不喜谈戎事。

立朝功业尽文章,诵读无惭酬所志。

一旦宣威拥节旄,到时贼炽民啼号。

八闽禹甸无留土,三浙人心若沸潮。

先生单骑临危地,昼夜披坚躬执锐。

车辙经过险路平,螳螂齑粉无完臂。

砥柱东南杖一身,金瓯不损天难坠。

试问中原亿万家,阿谁不赖屏藩蔽?

我游吴越泛钱塘,纵观鱼丽瞻烽燧。

所见纷纷异所闻,逢人屈指陈三异。

一异危疆反太平,眼观战斗心无惊。

民心恃有一人在,由他风鹤生疑兵。

二异军兴不加派,鼓腹依然清世界。

不似他邦物力穷,稻粱输尽余稊稗。

三异焦心人不老,更比当年颜色好。

轻裘叔子不知寒,善饭廉颇终日饱。

问公何以得如斯,答云利害非吾知。

委贽便将身许国,捐躯何待出兵时。

尝胆拟将仇作馔,茹荼自觉甘如饴。

壮哉此语真难得,义声流自忠肝出。

天下安危系一人,公肥不虑封疆瘠。

弹指仙霞入内庭,闽山荡尽无遗窟。

滇黔楚蜀尽来归,不问而知功第一。

但祝分茅不离兹,凭公世守江南北。

千载重生郭令公,床头叠满儿孙笏。

形式: 古风

和丁大声登皆山楼之作依韵

山色侵楼重,竹阴傍涧清。

绿峰群寂寂,黄鸟独声声。

雾聚松枝合,樵稀石面生。

云收余峭壁,日影北林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七月十二日入山收稻有怀纪仲霁

两寺钟声咽,山桥夕路幽。

未几新落叶,已满旧溪头。

西去时将晚,东游事亦休。

秋苔新月上,杂沓使人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