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孤寺萧然寄碧岑,尘无半点到僧门。
风传钟鼓万家县,山绕犁锄十里村。
一榻高眠慨今夕,八窗洞达纳乾坤。
此行梅月孤良觌,雨打寒林晚复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中寺庙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僧侣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孤寺萧然寄碧岑"一句,以“孤寺”为起点,设定了一种远离尘世、隐逸于深山之中的意境。“碧岑”则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暗示了寺庙所处环境的清幽与神秘。
"尘无半点到僧门"进一步强调了寺院的洁净和宁静,连尘埃都不曾侵扰,这种境界让人不禁联想到了僧侣们远离红尘、专注修行的情景。
接下来的"风传钟鼓万家县,山绕犁锄十里村"则是对寺院周遭环境的描写。风中传来的钟声和鼓声,是连接寺庙与外界生活的一种象征,而“山绕犁锄十里村”则展现了寺院所在之地的自然景观,山环村寨,给人一种深藏不露的感觉。
"一榻高眠慨今夕,八窗洞达纳乾坤"这两句诗,则是对僧侣生活状态的一种写实。一个简单的床榻,却能让人享受高远的睡眠;八个窗户都能通风透光,让室内外界相连,纳入了广袤的天地之气。
最后两句"此行梅月孤良觌,雨打寒林晚复昏"则是对寺院中特定时刻和景象的描绘。“梅月”、“孤良觌”都是对清冷美好的写照,而“雨打寒林晚复昏”则增加了一种凄凉感,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变幻莫测。
整首诗通过对寺院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超然物外、宁静致远的意境。
不详
依稀桥鹊布银潢,又见天孙作妇忙。
已向烟萝深遁迹,不烦云锦粲成章。
追思高会饮传烛,徒得清眠梦熟粱。
却喜连朝天沛泽,应为月姊酿秋芳。
新晴散佳丽,列阜气尤豪。
腻草翻风沃,芳林映日高。
殢情醲似酒,溢目涌如涛。
众史应难画,吟将入彩毫。
一自苍精涣号扬,如酥小雨酿春忙。
霏霏透入根荄脉,点点染成桃杏妆。
泽遍高深俱及物,气融枯槁亦生香。
老夫那复问芳讯,但愿三时协雨旸。
一自春来二月强,连宵甘霔泽斯滂。
润留根蒂梅桃实,清及萌芽黍稷香。
雀舌纤纤抽茗叶,羊群戢戢长松秧。
农桑从此无虚日,织妇耕夫处处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