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夜三首(其三)

火独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

欣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

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

赏灯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只有银花独自在夜色中绽放,春风吹过,热闹的鼓乐声四起。
在忙碌和忧虑中,我欣喜地接过这花,旧时的记忆在梦中突然涌现。
只希望暂时忘却世间烦恼,即使月色朦胧也无妨。
欣赏花灯哪有时间沉醉,明年此时能否再聚还难以预料。

注释

火独:只有。
银花:银白色的花朵。
触目:映入眼帘。
红:红色。
揭天:响彻云霄。
鼓吹:鼓乐演奏。
欣欢:欢喜的心情。
入手:接到手中。
愁忙:忧虑忙碌。
旧事:过去的往事。
惊心:让人心惊。
忆梦中:在梦中回忆。
但愿:只希望。
暂成:暂时成为。
人缱绻:人间的缠绵情感。
不妨:不妨碍。
月朦胧:月色朦胧。
赏灯:赏花灯。
那得:哪有。
工夫醉:时间去醉酒。
未必:不一定。
明年:明年这个时候。
此会同:再次相聚。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女词人朱淑真所作,名为《元夜三首·其三》。从诗的内容来看,可以感受到作者在元宵佳节之际,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不确定但依然保持乐观态度的情愫。

“火独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这一句通过对灯火与银花的描绘,展现了元宵之夜热闹非凡的景象。火光映照下银色的灯饰如同花朵一般美丽,伴随着天空中激昂的鼓声和吹奏的声音,整个春夜充满了欢庆的气氛。

“欣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在快乐的节日气氛中,作者却不自觉地沉浸于往事之中。即便是在繁忙的喜悦之时,也难以避免对过往美好记忆的怀念,这些记忆如同惊醒了心中的梦境。

“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作者表达了一种希望,尽管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但她仍然愿意让自己在这种温馨而模糊的情感中停留。这里的“缱绻”指的是情感的纠葛,而“月朦胧”则是一种诗意化的表达,意味着一种柔和而又略带迷离的氛围。

“赏灯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最后一句,作者表达了对当下时光的珍惜。元宵赏花灯应当尽情享受,因为未来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甚至连明年的元宵是否能再次相聚都无法预知。

整首诗通过对元宵之夜景象与作者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在欢乐庆典背后怀旧且对未来保持希望态度的女性形象。

收录诗词(367)

朱淑真(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 号:幽栖居士
  • 籍贯: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约1135~约1180

相关古诗词

代送人赴召司农

当年持节使,宽厚出诚心。

郡国承风远,朝廷注意深。

十行初下诏,四海望为霖。

几夜台星转,光侵九棘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冬日离咏

爱日温温正涤场,老农击壤庆时康。

水催舂韵捣残雨,风急耞声带夕阳。

霜瓦晓寒欺酒力,月栏夜冷动诗肠。

厌厌对景无情绪,谩把梅花取次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冬至

黄钟应律好风吹,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日长至,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琯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伤别二首(其一)

览镜惊容却自嫌,逢春长尽病恹恹。

吹花弄粉新来懒,惹恨供愁旧日添。

生怕子规声到耳,苦羞双燕影穿帘。

眉头眼底无他事,须信离情一味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