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挽诗表达了对故人李定少卿的深切怀念与哀悼之情。诗中以“少列吾姑子”开篇,点明了与逝者的亲属关系,随后赞颂其才华横溢,不仅在诗歌上追摹李、杜两位唐代诗坛巨匠,在书法上也超越了钟繇、王羲之等古代书圣。诗人通过“笔札出钟王”这一句,生动描绘了李定少卿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
接着,“道指三千远”一句,可能暗含着李定少卿在道德修养或学问上的深远影响,暗示其思想与智慧跨越时空,影响深远。而“年踰六十亡”则直接陈述了李定少卿的逝世,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最后,“嗟哉长已矣,冠剑失威光”两句,表达了对李定少卿离世的惋惜之情。冠剑常用来形容官员的仪容和身份,此处“冠剑失威光”形象地描绘了李定少卿逝世后,其生前的荣耀与威严仿佛也随之消逝,流露出深深的哀痛与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逝者生平成就的赞美和对其逝世的哀悼,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逝者的尊敬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