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诸山道中

我曾天台游,于今四十载。

一朝忽复来,时节如有待。

形骸觉老景,景色殊不改。

雨中寻旧迹,触目云叆叇。

岩瀑落千寻,涧花纷五彩。

崖深藓苍苍,溪浅石磊磊。

昔时所未到,足力胡可殆。

要当至绝顶,直下小沧海。

兹山八万丈,端的不吾绐。

伟哉造化功,疑若有真宰。

黄精煮甚食,茯苓良可采。

何当诛茆居,此志终有在。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游天台山的体验与感悟,展现了山川之美和自然之奇。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雨后的景象,岩石瀑布、涧边繁花、深邃的岩石与苍翠的苔藓,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诗人感慨于自然界的永恒与变化,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探索未知的渴望。

“我曾天台游,于今四十载。” 开篇即点明了诗人与天台山的深厚渊源,时间跨度之长,暗示了他对这座山的情感之深。接着,“一朝忽复来,时节如有待。” 描述了再次踏上旅途的意外与惊喜,仿佛大自然在等待着他的归来。

“形骸觉老景,景色殊不改。” 这两句对比鲜明,一方面诗人感到了岁月的流逝,自己的身体已显老态;另一方面,山中的景色依旧如初,展现出自然界的恒久不变。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突出了自然界的永恒魅力。

“雨中寻旧迹,触目云叆叇。” 雨后的山中,云雾缭绕,诗人寻找着往日的足迹,这一细节增添了诗作的神秘色彩,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环境的动态美。

“岩瀑落千寻,涧花纷五彩。” 岩石上的瀑布飞流直下,千尺之高,涧边的花朵五彩斑斓,这些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山中壮丽的自然景观。

“昔时所未到,足力胡可殆。” 诗人感叹于自己过去未曾涉足的地方,即使年岁已高,仍不愿放弃探索的勇气。这表现了他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要当至绝顶,直下小沧海。” 表达了诗人想要攀登至山顶,俯瞰整个山海的愿望,象征着追求极致的精神境界。

“兹山八万丈,端的不吾绐。” 山的高度被夸张地描述为八万丈,强调了山的雄伟壮观,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伟哉造化功,疑若有真宰。” 对于自然界的伟大创造,诗人产生了深深的敬畏之情,似乎在思考背后是否有某种超乎自然的力量在引导和安排这一切。

“黄精煮甚食,茯苓良可采。” 提及山中可以食用的草药,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利用与尊重,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的生活情趣。

“何当诛茆居,此志终有在。” 最后,诗人表达了想要在山中定居的愿望,希望与自然和谐共处,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天台山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时间、探索与自我超越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5)

陈公辅(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游普庆院

满目云烟万叠山,梵宫深锁翠微间。

市朝多少纷纷客,输却僧家一味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天封瑞云阁

晴云漠漠水潺潺,危阁春归白日闲。

若问祖师消息处,眼前环列是青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建炎丞相成国吕忠穆公退老堂(其一)

经营堂宇近江滨,退稳功成名遂身。

门外鱼龙欣得地,圃中花木暖藏春。

也知朝野思贤相,聊借湖山作主人。

谁谓周公骄且吝,坐间无日不延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建炎丞相成国吕忠穆公退老堂(其二)

平昔勋名绝辈流,正闲赢得去寻幽。

春风陌上飞千骑,晓日林间映九斿。

闽岭何妨传雅咏,龙庭行即告嘉猷。

愿将屡秉钧衡手,留作他年几杖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