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句米奉议见示与诸公唱和北山壮观佳篇因索鄙制老病久弃笔砚勉强口占小子次韵奉酬.和壮观亭

欲状江山秀,无如格律诗。

形容天际美,假借笔端奇。

注目临沧近,沿流北固卑。

不因篇咏见,绝景有谁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想要描绘江山的秀美,没有什么能比格律诗更合适。
用诗歌来赞美天边的壮丽,全靠笔下奇特的想象。
目光注视着苍茫的江面,沿着河流向北,地势逐渐低平。
如果没有诗词的记录,这些绝美的景色又有谁知道呢?

注释

欲:想要。
状:描绘。
江山:山水风景。
秀:美丽。
无如:没有比得上。
格律诗:遵循特定音韵规则的诗歌。
天际:天边。
假借:借助。
笔端:笔下。
临:面对。
沧:苍茫。
卑:低。
篇咏:诗词歌赋。
绝景:绝美的景色。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颂的作品,名为《和壮观亭》。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描绘山川美景的咏叹诗。诗人在开篇即表达了对江山秀丽之处的赞美,但又感慨于难以用格律诗完全捕捉这份美丽。接着,诗人提到自己借助笔端去形容天际之美,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注目临沧近,沿流北固卑。”这一句,诗人的视线紧贴着江水的流动,从近处观察它如何与远方的山峦相呼应,这也表明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细腻入微的情感体验。

最后两句“不因篇咏见,绝景有谁知。”则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和孤独。诗人似乎在感叹,即便是通过诗歌这种形式,也难以完全传达出自己内心所感受到的美好与情怀。这样的景色,如果没有能够领会的人共鸣,岂不是有些遗憾。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悠长,体现了苏颂在咏叹自然之美上的功力,同时也流露出了诗人个人的情感和对艺术创作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624)

苏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发柳河

清晨驱马两崖间,霜重风高极险艰。

前日使人冲雪去,今朝归客踏冰还。

道旁榛莽樵苏少,野外污莱耒耨閒。

还似昔年经历处,下弦残月插东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司空平章军国事赠太师开国正献吕公挽辞五首(其五)

自叹羁屯世少同,平生知己莫如公。

早参直谅多闻数,晚入坯陶一器中。

存殁交情成契阔,晤言名理谩研穷。

追思五十年前会,已识河东父祖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司空平章军国事赠太师开国正献吕公挽辞五首(其四)

汉代明经相,唐朝镇俗贤。

时方尊长孺,天遽夺公权。

衮冕颁新隧,笳箫入故阡。

文成内外服,二美冠周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司空平章军国事赠太师开国正献吕公挽辞五首(其三)

首建司空府,前临魏阙门。

特留黄发老,对直紫微垣。

故事传台阁,清风遗子孙。

四方桃李满,不待史官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