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闻道浙江潮有怪,如何也避钱镠。

三千强弩射潮头。金堤随意筑,羞杀古阳侯。

江海安澜高枕卧,已经多少春秋。

牙樯锦缆去悠悠。千年功与德,谁向棹歌讴。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鉴赏

这首《临江仙》由清代诗人陆求可所作,通过对浙江潮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英雄钱镠的敬仰以及对江海安澜的感慨。

首句“闻道浙江潮有怪”,开篇即以奇峰突起之笔,引出对浙江潮的神秘感,暗示其非同寻常的力量。接着,“如何也避钱镠”一句,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历史人物相联系,表达了对钱镠的敬畏之情。钱镠作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创建者,其治国有方,深得民心,此处暗喻钱镠的智慧与力量超越了自然界的潮汐。

“三千强弩射潮头。金堤随意筑,羞杀古阳侯。”三句进一步描绘了钱镠治理潮水的壮举,通过“三千强弩射潮头”的夸张手法,展现了钱镠的雄心与决心;“金堤随意筑”则体现了其治理方法的灵活与高效;“羞杀古阳侯”则是对钱镠功绩的极高评价,暗含对古代治理潮水方法的不屑。

“江海安澜高枕卧,已经多少春秋。”这两句转而抒发对江海安澜的感慨,表达了对钱镠治水功绩的长久影响和对和平稳定的向往。“高枕卧”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钱镠治理下得以安居乐业的景象,而“已经多少春秋”则强调了这种安定局面的持久性。

最后,“牙樯锦缆去悠悠。千年功与德,谁向棹歌讴。”以江面上船只悠然前行的画面收尾,象征着钱镠的功绩如同江水一般绵延不绝。同时,诗人提出疑问,表达了对钱镠功绩被后人传颂的期待,以及对历史英雄事迹被遗忘的担忧。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不仅赞美了钱镠的治水功绩,也寄托了诗人对和平稳定社会环境的向往,以及对历史英雄事迹传承的思考。

收录诗词(372)

陆求可(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洞仙歌

重湖叠嶂,听笙歌缭绕。处处春来闲花草。

竟留他、北宋南渡天王,赏湖山、忘却旧时丰镐。

杭州新度曲,桂子荷香,君臣不顾朝廷小。

且相从堤畔,钓叟莲娃,行乐事、全无昏晓。

任牵动、长江万古愁,险将那西湖,等闲送了。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水调歌头

一片姑苏月,还似昔时圆。

不知吴王乘月,几度醉台前。

我想当初行乐,惟恐琼楼玉馆,不得畅流连。

醉醒弄弦管,常愿夜如年。采香径,销夏渚,快无边。

歌阑舞罢,一声屧响碧云天。

肯信春花秋露,转眼朝荆暮棘,犀甲散江烟。

回首看西子,笑上五湖船。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先]韵

锦缠道

如练澄江,洗尽六朝金粉。隔江人、歌声隐隐。

古今旧事如流瞬。衰草寒花,空锁千年恨。

叹虎踞龙蟠,何其安稳。尽尘世、兴亡生闷。

更无端、细雨斜阳,多少南朝寺,难向荆榛问。

形式: 词牌: 锦缠道

千秋岁引

一朵琼花,两行绿柳,引得君王向南走。

风流爱看殿脚女,山河不值杯中酒。

汴渠开,隋堤筑,云帆骤。明月一桥箫未久。

罗绮满楼歌方奏。玉鲙金齑不空口。

平陈可怜三十载,头颅又落他人手。

好收成,雷塘上,田千亩。

形式: 词牌: 千秋岁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