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箫

弄玉吹箫玉琯低,秋风散入满天悲。

沧波夜涨龙吟细,琪树霜风凤啸迟。

汉月有情如静听,萧郎无路不相知。

秦楼虚负清宵意,惆怅乘鸾旧有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闻箫》由金代诗人边元鼎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箫声引发的深邃情感与想象。

首句“弄玉吹箫玉琯低”,以弄玉吹箫的典故开篇,将听者带入一个仙气缭绕的境界。弄玉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女,她与丈夫萧史共同演绎了一段以箫声传情的佳话。此处“玉琯”象征着箫的珍贵与高雅,低沉的音调仿佛预示着接下来情感的深沉与哀婉。

“秋风散入满天悲”,紧随其后,秋风的描写不仅渲染了季节的氛围,更借以表达一种普遍的悲凉情绪。满天的悲意,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对内心情感的投射,暗示着听者内心的哀愁与感伤。

“沧波夜涨龙吟细,琪树霜风凤啸迟”,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沧波夜涨,暗喻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龙吟细,象征着力量与神秘的交织,同时也隐含着孤独与寂寞。琪树霜风,描绘出一幅凄清的画面,而凤啸迟,则是等待与期盼的象征,但这种等待似乎遥不可及,增加了诗中情感的复杂性。

“汉月有情如静听,萧郎无路不相知”,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月亮赋予情感,它静静地倾听,仿佛在诉说着人间的离合悲欢。然而,“萧郎无路不相知”则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无奈与痛苦,即使有心相知,却因种种原因无法实现,这种情感的落差更加深了诗的悲剧色彩。

最后,“秦楼虚负清宵意,惆怅乘鸾旧有期”,将情感推向高潮。秦楼,此处借指主人公曾经向往或追求的美好之地,清宵意则是对美好时光的怀念。然而,这一切都成了空想,乘鸾旧期的遗憾与惆怅,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情感的层层递进,构建了一个充满哀愁与思念的世界,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爱情以及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42)

边元鼎(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状元边贯道第三子。生卒年均不详,约金世宗大定五年前后在世。十岁能诗,资禀疏俊,诗文有高意,多有佳句为人传诵,为时辈所不及。与兄元勋、元恕俱有时名。天德三年(1151)进士,以事停铨。世宗即位,张浩表荐供奉翰林,出为邢州幕官。复坐诬累,遂不复仕

  • 号:“三边”
  • 籍贯:丰州(治今内蒙古呼和浩特白塔镇)
  • 生卒年:约公元1165年前后在世

相关古诗词

和致仕李政奉韵

车马年年陌路尘,安知六骥过窗频。

云泉是处堪为乐,轩冕从来只累人。

浮世梦中无限事,红颜花上霎时春。

五湖兴有扁舟笛,好在晴天月一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别友

从来鸡鹤不同群,泾渭何人与细分。

镜里光阴谁念我,云中岐路已饶君。

清觞且吸年时月,白雪休徵梦里云。

别后相思不相见,水边黄叶暮山村。

形式: 七言律诗

送妹夫之太原

山含秋气冷参差,送客西城落日低。

怨别弟兄归怏怏,恋乡车马去迟迟。

浮萍聚散元无定,流水东西却有期。

惆怅黄榆故山路,碧天回首雁南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惜春

春来春去恼春情,花落花开又几经。

夜雨多情爱沾洒,杨花无赖只飘零。

每成宴赏须成醉,不恨归来却恨醒。

眼见红英留不住,绿枝深处一星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