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无题(其四)”为名,出自清代诗人徐嘉干之手。诗中描绘了一幅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与永恒之美的画面。
首句“钧天一奏渺沧洲”,开篇便以“钧天”这一神话中的天界音乐,象征着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而“渺沧洲”则进一步渲染出一种广阔无垠、超凡脱俗的意境。接下来,“浊世秕糠扫未休”一句,直指现实世界的污浊不堪,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批判和对纯净精神世界的渴望。
“不即乘鲸沉采石,终当跨鹤下扬州”两句,运用了古代传说中的意象,如乘鲸鱼、骑鹤等,象征着诗人追求超越物质世界、达到精神自由的境界。这里,“采石”可能暗喻世俗的束缚或困难,“扬州”则常被视作理想之地,表达诗人对摆脱尘世羁绊、追求心灵归宿的向往。
“荒冥山鬼相啼笑,太古皇娥共唱酬”两句,通过想象中的山鬼啼笑和太古皇娥的歌唱,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和谐的自然景象,寓意着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与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最后,“得作鸳鸯仙亦好,刘纲夫妇在琼楼”两句,以鸳鸯仙和刘纲夫妇为例,表达了诗人对于神仙般生活状态的憧憬,以及对于爱情与幸福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精神自由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