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城南

胡骑方侵掠,临淮厉虎兵。

三麾俱至地,一战破思明。

令下秋霜肃,威行草木惊。

岂但全孤垒,能令复旧京。

吾君方用武,宵旰念仪刑。

形式: 乐府曲辞

翻译

敌人的骑兵正在侵扰,逼近淮河的军队像猛虎般严阵以待。
三位将领的旗帜齐集战场,一战就击败了叛军首领思明。
命令下达,秋霜般的严酷执行,连草木都为之震动。
这不仅仅保全了孤立的阵地,还能收复失陷的京都。
我们的君主正运用武力,日夜忧虑国家的法度和典范。

注释

胡骑:敌人的骑兵。
侵掠:侵扰。
临淮:逼近淮河。
厉虎兵:严阵以待的军队。
三麾:三位将领。
破思明:击败叛军首领思明。
令下:命令下达。
秋霜肃:秋霜般的严酷。
威行:威严推行。
草木惊:连草木都震动。
全孤垒:保全孤立的阵地。
复旧京:收复失陷的京都。
吾君:我们的君主。
用武:运用武力。
宵旰:日夜忧虑。
仪刑:国家的法度和典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战争中的英勇场景和胜利的气势。"胡骑方侵掠"展现了敌人的侵袭,而"临淮厉虎兵"则象征着守军如猛虎般严阵以待。"三麾俱至地,一战破思明"描述了军队迅速集结并取得决定性胜利的过程,"令下秋霜肃,威行草木惊"运用比喻,形容将领的命令如同秋霜般严酷,使得敌人闻风丧胆。诗人强调这场战斗不仅保全了孤立的阵地,还可能恢复旧京的秩序。

最后一句"吾君方用武,宵旰念仪刑"表达了对君主励精图治、日夜操劳,以维护国家法度的敬意。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歌颂英勇抗敌、彰显国威的边塞诗,体现了宋朝文人士大夫的家国情怀。

收录诗词(1494)

曹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世绩。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号:松隐
  • 籍贯: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
  • 生卒年:1098—1174

相关古诗词

持节回呈王枢

去时炎歊极蒸郁,尘满篮舆困摇兀。

归时大岭雪已飞,易水清漳醒病骨。

三月不亲君子儒,一笑且脱萧何律。

身轻顷刻渡长淮,殊喜眼前无俗物。

形式: 古风

持节过京

与客西游历汴都,荒寒不复见吾庐。

只今黯黯尘埃起,当日葱葱气象无。

虽觉人情犹向化,不知天意竟何如。

遥思阊阖西边路,一夕飞魂绕故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政府生日四首(其二)

上公翊戴肃朝绅,衮绣趋庭下帝宸。

一德格天瞻相业,密云不雨协郊禋。

初筵宠锡清都奏,和气融随明日春。

成算自应同寿算,两河黎庶待陶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故旧见辟幕府

生逢艰苦念无前,扈圣犹悲易水壖。

知效一官常自愧,死须五鼎遂身先。

颇收姓字朝廷上,宁复功名日月边。

军旅固非平日事,愿将馀力从櫜鞬。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