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舣棹依江岸,寻桥过寺门。
竹深题字满,苔古刻文昏。
石色兼云冷,溪声杂雨喧。
吾亭正何处,为觅漫郎孙。
这首元代诗人傅若金的《浯溪》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禅意的山水画卷。诗中以“舣棹依江岸”开篇,生动地展现了舟泊岸边、人行桥上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接着,“寻桥过寺门”一句,引出了对古寺的探索,竹林深处题字满布,古老的苔藓覆盖着碑文,透露出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积淀。
“石色兼云冷,溪声杂雨喧”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冷暖对比与声音交织在一起,使得画面更加生动立体。石色与云的冷色调形成和谐统一,溪水潺潺与雨声交织,构成了一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美妙意境。
最后,“吾亭正何处,为觅漫郎孙”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中的静谧之所的向往与追寻,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失落与无奈。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巧妙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感悟。
不详
一字汝砺。少贫,学徒编席,受业范椁之门,游食百家,发愤读书,刻苦自学。后以布衣至京师,数日之间,词章传诵。虞集、揭傒斯称赏,以异才荐于朝廷。元顺帝三年(1335),奉命以参佐出使安南(今越南),当时情况复杂,若金应付自如,任务完成出色。安南馆宾以姬,若金却之去,并赋诗以言节操。欧阳玄赞其“以能诗名中国,以能使名远夷”。归后任广州路学教授,年四十而卒
游子方春至,严亲尽日怜。
别来忧道路,喜定问山川。
百粤元过岭,三湘总入天。
归朝诫努力,江上莫留连。
使节违双阙,天书下百蛮。
雨蒸归日路,云合去时山。
岭表兵犹动,滦阳驾未还。
安边数策在,不得犯龙颜。
日月催时序,乾坤隔晦明。
残年万里梦,今夕几人情。
久客烦朋友,双亲倚弟兄。
深惭须薄禄,不得谢浮名。
燕骑经旬发,吴船此日行。
树知风起色,帆识雨来声。
骤转长林暗,斜分绝塞明。
河流今夜满,无复滞归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