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逶迤一水出苕丛,碧底无沙冷照容。
独倚溪桥看风月,西山紫翠暮千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人以“逶迤一水出苕丛”开篇,描绘了水流蜿蜒曲折,从茂密的苕丛中流出的景象,展现出一种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接着,“碧底无沙冷照容”一句,通过“碧底”和“冷照容”两个词组,不仅描绘了水面的清澈和凉爽,还赋予了水体一种静谧而深邃的美感。
“独倚溪桥看风月”则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意境,诗人独自站在溪上的小桥上,欣赏着周围的风和月,这种孤独而又超然的姿态,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平和。最后,“西山紫翠暮千重”以壮丽的晚景收尾,西边的山峦在夕阳的映照下呈现出紫色和翠绿色,层层叠叠,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内心世界的平静与超脱,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不详
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善诗,工书法,精鉴别。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得官尘土古扬州,好客常稀俗客稠。
掩簿叱胥无慁我,冒风踏雪作清游。
竹西桑柘暮鸦盘,特地霜风满倦颜。
不用使君相料理,都缘尘土少青山。
水月光华动不风,寒增绿柳露滋松。
西山夜色无人唤,直透疏帘翠一重。
巨舰横江稳不摇,顺浮溟涨午时潮。
江南晴色山无翳,乞与閒人取次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