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题得震泽竹枝词送中书李舍人(其三)

太湖一水跨三州,洞庭两山在上头。

侬意如山常日静,郎行似水去难留。

形式: 词牌: 竹枝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与不舍。太湖作为纽带,跨越三州,象征着友谊的广阔与深远;洞庭两山则如同见证者,矗立于湖之上,寓意着永恒不变的情谊。诗人以“山”自比,表达内心的平静与坚定,而以“水”喻对方,暗示行踪的飘忽与难以挽留。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空间的距离感,更蕴含了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波动。通过“常日静”与“去难留”的对比,诗人巧妙地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无奈与深情的牵挂。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巧妙运用自然景象来寄托复杂的人际情感,体现了明代文人在抒情诗歌中的高超技艺。

收录诗词(585)

史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署西村逸史。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 字:明古
  • 号:西村
  • 籍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
  • 生卒年:1434—1496

相关古诗词

分题得震泽竹枝词送中书李舍人(其四)

合伴送郎湖水边,柳丝无力系郎船。

黄蘖作籓篱更苦,淤泥种藕别生莲。

形式: 词牌: 竹枝 押[先]韵

分题得震泽竹枝词送中书李舍人(其五)

震泽雨晴添水波,郎船将发唱吴歌。

谁知三万六千顷,不及侬愁一半多。

形式: 词牌: 竹枝 押[歌]韵

分题得震泽竹枝词送中书李舍人(其六)

十里荷花云锦机,鸳鸯相对浴红衣。

不道采莲歌渐近,一双惊起背人飞。

形式: 词牌: 竹枝 押[微]韵

分题得震泽竹枝词送中书李舍人(其七)

燕子来时雁北飞,留郎不住别郎悲。

小麦空头难见面,春蚕作茧自缠丝。

形式: 词牌: 竹枝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