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石二首(其二)

鬐鬣真可辨,精研真入神。

得非造化境,亦有雕锼人。

颇疑著妄想,岁久积成真。

兹理不足怪,方屏藏月轮。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翻译

马鬃确实清晰可见,研究深入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这难道不是自然的境界,也是人工精心雕刻的结果?
我有些怀疑这是幻想出来的,但时间久了,这些幻想却变成了真实。
这种道理并不奇怪,就像月亮在方屏上隐藏,时而显现,时而隐没。

注释

鬐鬣:马鬃。
真可辨:确实清晰可见。
精研:深入研究。
入神:出神入化。
造化境:自然的境界。
雕锼人:人工精心雕刻的人。
妄想:幻想。
岁久:时间久了。
积成真:变成了真实。
兹理:这种道理。
不足怪:不奇怪。
方屏:方形屏风。
藏月轮:隐藏月亮。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孔武仲的作品,名为《鱼石二首(其二)》。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探讨艺术创作与自然关系的诗句。

"鬐鬣真可辨,精研真入神。得非造化境,亦有雕锼人。"

这里作者表达的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投入和追求。"鬐鬣"形容事物复杂多变,而"真可辨"则意味着通过深入研究可以把握住事物的本质。"精研真入神"强调了艺术创作需要极高的专注和精神层面的投入,以至于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状态。接下来的"得非造化境,亦有雕锼人"则是说到达这种境界并非只是自然赋予,而是通过人的努力雕琢打磨也能达到。

"颇疑著妄想,岁久积成真。"

这里诗人表达的是时间对艺术创作的考验和塑造作用。"颇疑著妄想"意味着在长时间内,人们可能会对自己的追求产生怀疑,但"岁久积成真"则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即使是最初看似虚幻的想法,也能随着时间的积累变为现实。

"兹理不足怪,方屏藏月轮。"

最后两句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来阐述艺术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和谐统一。"兹理不足怪"意味着某些看似奇异的事情实际上是合乎自然规律的,而"方屏藏月轮"则是一个生动的比喻,形容诗人对艺术创作的慎重态度,犹如把明亮的月亮隐藏起来,只在适当的时候展现其光辉。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探讨自然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强调了艺术创作中追求真实和投入精神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时间对艺术成就的考验作用。

收录诗词(631)

孔武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 字:常父
  • 籍贯:宋临江新淦
  • 生卒年:1041—1097

相关古诗词

鱼石二首(其一)

人疑鱼托石,我谓石为鱼。

持以赠君子,端能辟蠹书。

无情逐波浪,有此璠与玙。

坐得江湖意,萧然亦起予。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城上亭二首阙(其二)

湘潭之酒今稍薄,粉白水清亦不恶。

百钱换得一斗归,复此悠然纵杯酌。

醉中衡华皆秋毫,肯复刺眼事锥刀。

层林密叶风力豪,钧天震响春台高。

形式: 古风

城上亭二首阙(其一)

更无人迹逐攀跻,庐岳乌藤手自携。

沧海谁论六月息,茂林今得一枝栖。

幽芳满径春难老,翠樾连云日易西。

况有北郊宜旷望,公馀聊此发醯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宣州吴子权送陵阳酒

梦寐陵阳天上山,曾将心约白云閒。

仙衔已下青冥里,尘骨难留缥缈间。

三尺溪鱼如可控,千年辽鹤尚应还。

多情别后能论旧,远寄官醪为解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