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八镜台

惶恐滩头放棹回,独披空翠上高台。

天留砥柱双江合,地耸云屏五岭开。

老树饱霜眠涧底,断崖衔日枕城隅。

道人为报乡关信,大庾花先著早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冯锡镛在惶恐滩头行舟归来后,独自登上八镜台的情景。他置身于壮丽的自然景色中,感受到天地之间的雄浑与壮美。"天留砥柱双江合",形象地写出两条江水在此处汇合,如同天意留下的一座砥柱;"地耸云屏五岭开",则展现了五岭山脉的峻峭和云雾缭绕的景象。

诗人观察到老树经霜坚韧地生长在涧底,断崖上夕阳映照,仿佛是城池的一角枕着落日。最后,他以"道人为报乡关信"表达出对家乡的思念,而大庾岭上的早梅开放,似乎提前带来了春天的信息,为整首诗增添了诗意的温馨和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体现了清代山水诗的特色。

收录诗词(2)

冯锡镛(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对月作

明日非所期,忽挂窗前树。

延之堂上来,清光肯我顾。

顾亦不常留,留亦不常住。

人在即百年,几见当头遇。

问月月无言,此心如有悟。

天本有枯时,月岂无缺处。

不但且饮酒,共领杯中趣。

我醉便酣眠,月亦出门去。

形式: 古风

长峡

晴发青神县,扁舟出峡难。

乱花丛陡壁,残月落惊滩。

树老知风早,江宛抱月寒。

庐山尤夜好,谁在故乡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骤雨

不夜浑如夜,扁舟尽泊堤。

风高驱浪立,雨重压山低。

云树参差鸟,烟村远近鸡。

晚凉天宇霁,依旧夕阳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淮城湖嘴夜泊

冷云入暮夜光凝,小泊淮城访旧朋。

水溜收回洲畔网,堤高露出市中镫。

一联苦调成犹改,百怪鼾声唤不应。

默数更筹三四五,船声镗鞈浪层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