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曲

今年寒食好天色,游人踏青行不极。

寻山不惮千里远,往往啼号湿松柏。

一杯才酹坟上土,祗就坟前便歌舞。

故乡自有懊恼声,插腰羊皮小番鼓。

吁嗟悲欢一饷间,但恨死人不能语。

君不见北客纷纷俱落南,先冢尽被胡尘漫。

影堂逢节具饮食,魂魄夜行溪谷山。

形式: 古风

翻译

今年寒食天气晴朗,游人们出行游玩到天边。
寻找山景不怕路远,常常听到哀嚎声在湿松柏间回荡。
一杯酒洒在坟头土,就在坟前开始歌舞。
家乡的声音充满忧愁,腰挂羊皮小鼓的哀乐响起。
感叹人生悲欢如过眼云烟,只可惜死者无法诉说。
你没看见北方的人纷纷南迁,祖先的坟墓都被胡尘掩盖。
节日时祠堂准备了食物,亡者的灵魂夜里在山谷山溪间游荡。

注释

寒食:清明节前一天,有禁火、扫墓的习俗。
游人:外出游玩的人。
寻山:寻找山水景色。
不惮:不怕。
啼号:哭泣哀号。
湿松柏:形容环境潮湿阴冷。
酹:洒酒祭奠。
坟上土:坟墓。
歌舞:表达哀思或怀念。
懊恼声:悲伤的声音。
插腰:挂在腰间。
番鼓:异族的鼓。
一饷间:片刻之间。
死人不能语:逝者无法回应。
北客:北方流离失所的人。
胡尘:指战乱中的尘土。
漫:弥漫。
影堂:祖先的灵位或祠堂。
具饮食:准备食物。
魂魄:灵魂。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周文璞的《寒食曲》描绘了清明时节人们扫墓踏青的场景。首句“今年寒食好天色”点明了天气适宜,为出游增添了愉悦气氛。接着,“游人踏青行不极”写出了游人的兴致勃勃和对春光的留恋。

“寻山不惮千里远,往往啼号湿松柏”则展现了扫墓者长途跋涉,对先人的深深怀念,甚至在祭奠过程中流露出哀伤之情,泪水打湿了松柏。诗人通过“一杯才酹坟上土,祗就坟前便歌舞”描绘出人们在悲伤与欢乐交织中祭奠亡者的复杂情感,既有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又有对生者生活的短暂欢愉。

然而,诗中“故乡自有懊恼声,插腰羊皮小番鼓”又引入了一丝讽刺,暗示了即使在这样的节日里,人们内心深处仍可能隐藏着家乡的忧虑和不安,如“北客纷纷俱落南”的难民景象,以及“先冢尽被胡尘漫”的战乱痕迹。

最后两句“吁嗟悲欢一饷间,但恨死人不能语”表达了诗人对生死无常的感慨,以及对逝者无法回应的遗憾。结尾处以“影堂逢节具饮食,魂魄夜行溪谷山”收束,想象亡者的孤寂,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凄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寒食节扫墓时的复杂情感,既有清明的哀思,又有生活的无奈,寓含了深刻的历史与人生哲理。

收录诗词(261)

周文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游洞霄

天柱青峨峨,石笋危不堕。

晃晃银云收,谁子开玉锁。

崩腾放闸水,煜爚入洞火。

神境偕灵休,乃欲搜碎琐。

愧彼朽浊颜,一得在无我。

致彼老铸凝,披褐迎路左。

愿留护银铛,被叶盘礴裸。玉?付九虎,游宴升嶪峨。

为言子速去,勤苦悔坎轲。

反朴招太和,当免运劫祸。

恸哭出青松,残龄其或可。

形式: 古风 押[哿]韵

游栖霞四首(其四)

府帖昨夕下,许奉半月急。

遂作兹山游,惘恍忧思失。

古迹堕榛莽,久久失修葺。

南唐石塔好,岿然对人立。

高碣缠蛟龙,奇画耐风日。

明旦丹阳路,万感当毕集。

说似石翁婆,皆须为余泣。

形式: 古风

游栖霞四首(其三)

优尼制铜觉,欲住女主龄。

主称金轮王,录在华严经。

而舍觉富贵,爱慕涂椒馨。

月黯回心院,妖魂啼窈冥。

僧人弗知此,独受一峰青。

分减傥及我,终岁栖林坰。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游栖霞四首(其二)

吾与空门友,相扶历芳甸。

天机久深妙,梵本亦贯穿。

徐驰得幽欣,济胜惬孤愿。

宿芽发轻苞,寒卉抱短艳。

鹿走风生林,僧归云入殿。

寺从齐梁来,诸彦题品遍。

安知千岁后,未叹陵谷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