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灾行

自夏徂秋兮,旱魃为殃。泉涸烟生兮,海沸如汤。

五谷已萎兮,不舞商羊。桑林输诚兮,四野张皇。

终日劳劳兮,步祷上方。携老扶幼兮,百里相将。

层峦共望兮,风伯无良。浩浩皇天兮,不我之伤。

连年抗旱兮,民何所藏。哀哀穷黎兮,家无稻粮。

务穑劝分兮,犹藉官仓。乞籴邻邑兮,幸歌太康。

荒政十二兮,务去欃枪。

实余凉德致此兮,敢怨彼苍。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朝时期一场持续的干旱灾害对百姓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诗人以“自夏徂秋兮,旱魃为殃”开篇,形象地描述了从夏天到秋天,旱灾肆虐的情景。接着,“泉涸烟生兮,海沸如汤”两句,运用夸张手法,进一步渲染了干旱造成的严重后果,泉水干涸,海水沸腾,仿佛整个世界都被烈日炙烤。

“五谷已萎兮,不舞商羊”则点明了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庄稼枯萎,人们无法通过传统的祈雨舞蹈来求雨。在这样的背景下,“桑林输诚兮,四野张皇”,人们在桑树林中虔诚祈祷,四处一片慌乱景象。诗人通过“终日劳劳兮,步祷上方”描绘了人们不分昼夜,徒步前往神灵所在之处祈求降雨的场景。

“携老扶幼兮,百里相将”表现了人们在灾难面前团结互助的精神,老弱病残也被搀扶着一同前往。然而,“层峦共望兮,风伯无良”,尽管众人齐心协力,但风神似乎也无能为力,无法带来降雨。诗人感叹于“浩浩皇天兮,不我之伤”,表达了对上天不公的无奈和悲愤。

“连年抗旱兮,民何所藏”揭示了连续干旱给民众生活带来的困境,粮食短缺,许多人无处安身。“哀哀穷黎兮,家无稻粮”直接描绘了底层百姓的苦难,他们家中空无一物,生活陷入绝境。面对这样的局面,诗人呼吁通过“务穑劝分兮,犹藉官仓”来鼓励农业生产,并寻求官方援助。

最后,“乞籴邻邑兮,幸歌太康”表达了人们在极端困难下,不得不向邻近地区求助,希望得到粮食救济的愿望。诗人还提到“荒政十二兮,务去欃枪”,即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灾害,消除灾难带来的影响。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不仅展现了清代干旱灾害的严峻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灾害的无力感以及人民在困境中的坚韧与互助精神。诗人通过个人的情感表达,对上天的不公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同时也寄寓了对未来希望的期待。

收录诗词(28)

宋永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中秋夜坐

果然今夜月,不与别宵同。

环岛风光净,随潮水气通。

欢凭人共赏,兴属我何穷。

却笑清樽竭,年年沧海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节妇郑氏诗

吾家孙女名月娘,少小聪颖识书帙。

十九及笄归王门,尝服敬恭称良匹。

何意王生命不辰,一朝捐背嗟云没。

义重移天女知之,矢志从夫泪成血。

我闻其语奔相视,女自雍容正言说。

尺丝昨夜手自裁,愿与讷甫栖同穴。

妇式礼言一与齐,茕独此身不欲活。

乡里见者为酸辛,自视声吞皆哽咽。

拜辞尊长与姑嫜,礼数周详到毫末。

举止安閒若平时,顷刻房巾命巳绝。

精诚凛凛塞两间,生气飘飘凌白日。

似此贞烈信难哉,哀汝命名不愧月。

吁嗟乎,共姜苦誓柏舟诗,陶婴黄鹄歌亦拙。

何如举案泉壤间,地久天长树名节。

形式: 古风

安平城阅武宴集(其一)

牙幢直上赤嵌城,鼓吹高传画角声。

持节绣衣周内史,櫜弓铁甲汉家营。

盛时狝狩风还古,海外烟尘静不惊。

閒煞熊罴击刁斗,承平是处久销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安平城阅武宴集(其二)

香清歌管在层城,进酒微闻宴笑声。

锦簇华筵瑶岛月,丛残高垒旧时营。

遥传鼙鼓风逾劲,稳卧鱼龙夜息惊。

敢谓儒生矜缓带,太平天子不忘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