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重阳节登临戒坛寺阁的所见所感。首句“梵阁千峰里”,以“梵阁”点明地点为寺庙,而“千峰里”则渲染出山峦叠嶂的壮丽景象,暗示了寺庙的幽静与高远。接着,“征骖九日来”一句,巧妙地将时间与空间结合,通过“九日”(即重阳节)和“征骖”(远行的马车),表达了诗人长途跋涉来到此处的意境。
“松萝禅径入,龙象法筵开”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寺庙内的景致。松树与藤萝构成的禅径,象征着修行之路的清幽与深邃;“龙象”是佛教中常用的比喻,这里指代僧侣,暗示了法会的庄严与盛大。“黄菊宁簪帽,青莲独上台”则通过自然景观与佛教元素的融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佛教精神的追求。黄菊象征着高洁与坚韧,青莲则寓意着清净与超脱,二者分别与诗人的帽子和登上台阁的行为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最后,“如堪授直戒,吾此息氛埃”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在佛法的指引下,能够去除尘世的烦恼与杂念,达到心灵的净化与解脱。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对佛教精神的向往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