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冬归宗阅毗尼忆阿公时阿公出沈阳之千山(其二)

又逢岁晚客心惊,病骨遥怜万里情。

长听哀笳吹汉曲,几看边月照秦城。

山中薄雪难为赋,塞外重裘尚厌轻。

芳草绿时相忆否,江南二月好莺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岁末之际,内心涌动着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诗中的“又逢岁晚客心惊”,点明了时间的流逝与客居他乡的孤独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深切怀念。

“病骨遥怜万里情”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身体的不适,更深层次地表达了对远方亲人无尽的关怀与思念之情。诗人仿佛能感受到千里之外亲人的担忧与牵挂,这种情感跨越了空间的限制,显得尤为真挚动人。

“长听哀笳吹汉曲,几看边月照秦城。”这两句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哀笳声声,边月孤悬,这些意象都充满了离愁别绪,让人不禁联想到诗人与故乡的遥远距离以及无法排遣的思乡之情。

“山中薄雪难为赋,塞外重裘尚厌轻。”这两句则从自然景象入手,以雪薄、裘衣厚重来反衬诗人内心的沉重与复杂情绪。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使是寻常的景色也难以激起诗人的兴致,反而更加凸显了他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最后,“芳草绿时相忆否,江南二月好莺声。”诗人以想象中的江南春景作为结尾,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与对亲人的思念。虽然身处寒冷的北方,但心中却始终怀揣着对温暖与生机的渴望,以及对亲人团聚的美好愿景。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也有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同时也不乏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追求。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个人的情感与外界的景物巧妙融合,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100)

释今严(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残冬归宗阅毗尼忆阿公时阿公出沈阳之千山(其三)

道法多年叹陆沉,令人怀古更情深。

曾期慧业同他日,岂谓蹉跎尚至今。

箕子旧封知问礼,苏卿雪窖几长吟。

从来练达都经历,相见应知慰夙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雷峰春半伏枕初起顿修有端州之役口占二律送之

阅江楼上几登临,卧断烽烟十载心。

如我已无情可寄,送君非有意为吟。

木棉花落滩声急,杜宇啼残客思深。

莫向此时重凭眺,苍梧云影远沉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秋怀(其一)

粤王城外海东垂,野客吟馀山寺时。

月闰秋光菊发早,江关烽断雁来迟。

候边砧杵侵朝急,警戍清笳彻夜吹。

闻道六朝陵寝处,西风依旧汉旌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秋怀(其二)

一夜严霜万木贫,蕙兰摧尽忆閒身。

空闻东海悲田客,谁是湘州旧吏人。

灵武几年瞻帝子,睢阳十日痛张巡。

心劳幻境聊相记,更莫哀吟易怆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