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同道矩谢始平公惠砚

爵台今已倾,飘瓦出芜城。

还入缣缃用,尤资笔墨精。

相君怜古物,内史擅书名。

聊用飞军檄,何愁楯鼻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权贵的府邸如今已倾覆,破碎的瓦砾从芜城中散落。
这些瓦片再次被用于书画,尤其需要精湛的笔墨技艺。
尊贵的官员怜惜古老的物件,内史以书法闻名。
暂且用它们写成军事文书,何愁不能平定叛乱。

注释

爵台:权贵的府邸。
倾:倾覆。
芜城:荒废的城市。
缣缃:丝织品,古代用于书画的材料。
资:需要。
笔墨精:精湛的笔墨技艺。
相君:对显贵官员的尊称。
怜:怜惜。
古物:古老的物品。
内史:古代官职,掌管文书和图书。
擅:擅长。
书名:书法名声。
聊用:姑且用来。
飞军檄:军事文书。
楯鼻平:比喻平定叛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司马光的作品,名为《奉同道矩谢始平公惠砚》。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古物的珍视与怀念,以及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精通。

"爵台今已倾,飘瓦出芜城。"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历史沧桑、遗迹残留的景象,爵台的倾倒、飘飞的瓦片及古城的荒废,都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物是人非。

"还入缣缃用,尤资笔墨精。" 这两句则表明诗人对书法艺术的重视,通过使用这些遗迹中的材料来制作文房四宝(如砚台),强调了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利用,以及对书写工具的精细挑选。

"相君怜古物,内史擅书名。" 这两句显示出诗人与友人的共同爱好,即喜爱并珍惜古代遗留下来的各种器物,同时也指出了诗人在文学上的造诣和声誉。

"聊用飞军檄,何愁楯鼻平。" 最后两句则是在表达即便是使用简单的材料,也不影响书写时的心境自如。这也反映了诗人的超然物外、心态坦然。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代遗迹的利用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同时也透露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情怀。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奉和始平公忆东平(其一)

相印东临汶水阳,两看春叶与秋霜。

登山置酒延邹湛,上马回鞭问葛强。

溪竹低垂寒滴翠,露荷相倚净交香。

宵衣深念长城固,肯得从容傲醉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奉和始平公忆东平(其二)

千岩秀色拥晴川,万顷陂光上下天。

委地鱼盐随处市,蔽空桑柘不容田。

讼庭虚静官曹乐,儒服宽长邑里贤。

不为从知方负羽,独乘鱼艇老风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奉和始平公喜闻昌言修注

凤口除书下九阍,簪绅拭目仰殊恩。

晓提麟笔依华盖,日就螭坳记圣言。

桃李新阴方蔼蔼,骅骝老志更轩轩。

主人喜见相如达,趣召邹枚洗玉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奉和御制龙图等阁观三圣御书

积厚丕丕业,重光郁郁文。

宝书垂列宿,玉字切浮云。

散帙鸣銮驻,充庭杂佩分。

愿移天纵艺,似续圣功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