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明代诗人李贞在壬午年重阳节与友人卢乃来等人一同登临粤秀山的壮丽景象。诗中通过“九日黄花节”和“三秋白雁来”两句话,巧妙地将时间与自然景观融合,营造出一种深秋时节特有的宁静与肃穆氛围。接着,“相携百雉上,长啸万山开”两句,生动展现了登山者的豪情与壮志,仿佛他们的一声长啸能驱散群山的寂静,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木落呼鸾道,云生朝汉台”则进一步渲染了山林间的神秘与壮美,鸾鸟在落叶间飞翔,云雾在朝台上升腾,构成了一幅动与静、虚与实交织的画面。最后,“羽书飞正急,城角暮吹哀”两句,以动态的战争场景作为收尾,既体现了边关的紧张局势,也暗含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既有壮志凌云的豪迈,也有对家国天下的深沉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