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杂兴二百首(其五十七)

白日相思可奈何,青春三月已无多。

桃花风急鲤鱼老,独上台城听踏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翻译

白天的思念让人无奈,青春的三月已经所剩无几。
桃花在疾风吹拂下凋零,我独自登上台城聆听踏歌。

注释

白日:白天。
相思:深深的思念。
可奈何:无可奈何。
青春:年轻的岁月。
三月:春季的第三个月份。
已无多:所剩不多。
桃花:春天的桃花。
风急:风力强劲。
鲤鱼老:比喻时光流逝,人老去。
独上:独自登上。
台城:古代南京的一座城楼。
踏歌:边走边唱的民间习俗。

鉴赏

这段诗文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选自《金陵杂兴》。此诗描绘了诗人对逝去青春和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白日相思可奈何,青春三月已无多。"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春天这最美好的季节,却无法阻挡时光流逝的无奈之情。白日即太阳,象征着时间的推移和生命的有限。相思,即是怀念、思念之意,这里指的是对青春岁月的留恋。而"青春三月已无多"则直接点明了诗人对于年轻时光不再的哀叹。

"桃花风急鲤鱼老,独上台城听踏歌。"

这两句则通过具体的景象来加深这种感慨。桃花在春天盛开,但在这里却被描绘为“风急”,可能暗示着时光飞逝的迅速和不可挽回。此外,“鲤鱼老”则是对生命衰老的一种隐喻,鲤鱼通常是活力与生机的象征,它们的老去意味着生命力的消退。最后,“独上台城听踏歌”,台城常指古代宫殿或高楼,此处诗人独自一人登上高处,聆听下面传来的乐曲,或许是军中行进的鼓角声(踏歌),这种场景既展现了诗人的孤独感,也反映出他对外界生活的关注和渴望。

总体而言,这段诗文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和个人生命历程的回顾,传达了一种深切的时光易逝、青春难再的情怀。

收录诗词(877)

苏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金陵杂兴二百首(其一七四)

立夏连朝刬地寒,看承芍药倩园官。

秋千拆罢无聊赖,轩槛周遭绿一般。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金陵杂兴二百首(其五十)

花底翩翻燕子风,杏园何止万株红。

亭轩包裹浑如锦,见说风流似禁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金陵杂兴二百首(其七十四)

缚屋牵牛旋旋归,淮边绿野尽耕犁。

弓刀武备何曾识,只是当初田舍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金陵杂兴二百首(其一三三)

扫地须臾架屋成,风流尤胜拂庐亭。

吹来一片杯中雪,看著花枝醉忽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