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柱下虽为史,台中未是官。
何时闻必也,早晚见任端。
这首诗简洁而富有意境。开篇“柱下虽为史,台中未是官”两句,通过对比鲜明地描绘了诗人处于一种特殊的位置和身份,既非官员亦非平民,而是一种介乎二者之间的存在。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自我定位,也映射出当时社会的复杂性。
“何时闻必也,早晚见任端”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于未来命运的期待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何时闻必也”表达了一种渴望被理解或认可的迫切心理,而“早晚见任端”则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自信前行的决心。这里的“任端”指的是人生的理想状态,即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立与期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斗争,也反映出唐末宋初社会变革时期知识分子对于个人价值和社会地位的深刻思考。
不详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青天无云月如烛,露泣梨花白如玉。
子规一夜啼到明,美人独在空房宿。
空赐罗衣不赐恩,一薰香后一销魂。
虽然舞袖何曾舞,常对春风裛泪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