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灵照的《答昌鹤庭(其二)》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独特态度和自我反思。首句“耻学乡贤梅市卒,懒随丹士葛仙翁”表明诗人不愿效仿前人,选择不走仕途或修炼的道路,而是以自己的方式生活。"爱佳山水来名郡",诗人热爱山水,选择在风景优美之地居住,享受自然的宁静,这体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称老苾刍作寓公”中,“苾刍”指佛教中的僧侣,诗人自称为寓公,即寓居于此,过着闲适的僧侣生活,反映出他对精神追求的重视。“贪懒谋新符俗谚”一句,看似自嘲其懒散,实则暗含对世俗功利的批判,他更倾向于遵循内心而非迎合流俗。
“度生术乏负宗风”表达出诗人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有所反省,认为自己在度日方法上未能完全遵循传统的儒家或佛教的优良传统。最后,“斋鱼粥鼓还朝夕,惭与当年窃禄同”揭示了诗人的愧疚之情,他每日过着简朴的斋戒生活,意识到自己与那些领取俸禄的人相比,虽然生活方式不同,但内心深处仍有对功名利禄的惭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自述,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疏离,对自然和精神追求的热爱,以及对自己生活方式的反思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