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正日临朝

七府璿衡始,三元宝历新。

负扆延百辟,垂旒御九宾。

肃肃皆鹓鹭,济济盛簪绅。

天涯致重译,日域献奇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新的七府璿衡开始启用,三宝玉历焕然一新。
皇帝在宝座上接见百官,以九宾之礼接待四方宾客。
文武官员整齐肃穆如鹓鹭群集,士绅们衣冠楚楚,人才济济。
来自天涯海角的使者带来多国语言翻译,域外之地贡献出奇异的珍宝。

注释

七府璿衡:古代朝廷的七种重要官署。
扆:宝座。
百辟:百官。
九宾:古代外交中的最高礼仪。
鹓鹭:鸟名,古人常用来比喻官员的行列。
济济:众多的样子,形容人才济济。
簪绅:古代官员的服饰,代指士绅。
重译:通过多种语言翻译。
日域:泛指其他国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朝会景象,通过对皇宫中七府璿衡的描述,以及三元宝历的新颁布,展现了皇权的神圣与庄严。诗人运用“负扆延百辟”、“垂旒御九宾”等意象,勾勒出君主在朝会上接受臣子们朝拜的情景,表达了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威。

在“肃肃皆鹓鹭”一句中,“鹓鹭”指的是宫廷中的文武百官,他们的行为举止都非常庄重和谨慎。接着的“济济盛簪绅”则形象地描写了朝会上官员们佩戴的簪缨(古代官帽上的装饰)繁华而有序,整齐而不乱。

诗人通过“天涯致重译”、“日域献奇珍”两句,表达了皇帝对国家的关怀和对臣民的恩泽,同时也展示了朝廷接受外来贡品的情景。这里,“天涯”指的是国土的边疆,而“日域”则是指整个国家的范围;“致重译”意味着皇帝对于边疆地区的稳固与关注,"献奇珍"则象征着来自各地的贡品被敬献给皇帝。

整首诗语言庄严华丽,意境辽阔,是一首典型的宫廷朝会诗。通过对细节的精心描绘,诗人不仅展示了当时政治、文化的盛况,也传达了一种深邃的历史感和时代氛围。

收录诗词(1)

颜师古(隋末唐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籀,隋唐以字行,故称,生于京兆万年(今西安),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唐初儒家学者,经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历史学家。是名儒颜之推之孙、颜思鲁之子。少传家业,遵循祖训,博览群书,学问通博,擅长于文字训诂、声韵、校勘之学;他还是研究《汉书》的专家,对两汉以来的经学史也十分熟悉。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随从太宗征辽东,途中病故,终年65岁,谥曰“戴”。墓地位于今山东省兰陵县芦柞镇前芦柞村东南

  • 字:师古
  • 籍贯:雍州万年
  • 生卒年:581年~645年

相关古诗词

适思

芳岁不我与,飒然凉风生。

繁华扫地歇,蟋蟀充堂鸣。

感物增忧思,奋衣出游行。

行值古墓林,白骨下纵横。

田竖鞭髑髅,村童扫精灵。

精灵无奈何,像设安所荣。

石人徒瞑目,表柱烧无声。

试读碑上文,乃是昔时英。

位极君诏葬,勋高盈忠贞。

宠终禁樵采,立嗣修坟茔。

运否前政缺,群盗多蚊䖟。

即此丘垄坏,铁心为沾缨。

当其崇树日,岂意侵夺并。

冥漠生变故,凄凉结幽明。

悲端岂自我,外物纷相萦。

所适非所见,前登江上城。

倚楼临绿水,一望解伤情。

形式: 古风

戏张道人不饮酒

言自云山访我来,每闻奇秘觉叨陪。

吾师不饮人间酒,应待流霞即举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爽籁尽成鸣凤曲,游人多是弄珠仙。

形式: 押[先]韵

五言夜集联句

寒花护月色,坠叶占风音。

兹夕无尘虑,高云共片心。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