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法身说法,肉眼看物。在智如愚,大辩如讷。
拈起生簸箕别处舂,推出枕子露眠床,剑刃上事放毫光。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道昌的作品,以独特的禅语方式表达深奥的哲理。"法身说法,肉眼看物",意指佛法通过自身显现,而世俗之眼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在智如愚,大辩如讷",强调真正的智慧如同愚者般质朴,大智若愚,大辩不言,暗示最高境界的智慧无需繁复言辞。
"拈起生簸箕别处舂",比喻修行者将烦恼或执着视为需要清理的杂物,放到一边处理。"推出枕子露眠床",则象征放下一切束缚,如同无枕头的睡眠,自在无碍。"剑刃上事放毫光",形象地描绘出在严峻的修行中,真理如剑锋般锐利,光芒四射。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丰富,语言简练,体现了禅宗注重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教义,引导读者体悟超越世俗智慧的内在真理。
不详
有本无本,学益学损。搬运不时,提起却稳。
师子一滴迸六斛,驴乳散入别人屋。
业识茫茫辨出时,乌鸡不在芦花宿。
佛声从他,认我碗鸣。粗言归第一义,自要看渠?沸。
唤作一头驴,正令生光辉。
趁手打得走无路,咭嘹舌头何处归。
说明道白,埋尘混垢。变化有由,败露不走。
谁知暗里骨横抽,要在轰轰霹雳手。
逆放顺收,将寡敌众。隐显同途,得失共用。
针针相似不外来。同行语话要分开。
自从大地火发后,古庙香炉不著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