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僧人释函可所作的《住金塔寺十四首》中的第一首。诗中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佛家修行的理解。
首句“前年驻跸峰,去年文殊寺。”点明了诗人过去两年的行踪,分别在驻跸峰和文殊寺停留,暗示了他游历四方,寻求佛法的心路历程。
接着,“到处名且过,由来无定止。”表达了对世间名利的淡泊态度,认为名利如同过客,无法长久停留,体现了佛教中“无常”与“空”的哲学思想。
“渴不过一瓢,饥不过箪食。”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物质需求的节制,认为生活所需仅限于基本的饮水和食物,强调了知足常乐的生活智慧。
最后,“为生已有馀,乐哉颜氏子。”以颜回(孔子的学生)为例,赞美了颜回虽处贫困却能自得其乐的精神境界,表达了诗人追求内心平和与满足的生活理想。
整首诗通过对比过去两年的行迹,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物质与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佛家修行之道的体悟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