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一幅深夜静谧、月色朦胧的画面。首句“缺月出三更”点明了时间,夜已深沉,一轮残月缓缓升起,预示着夜晚的宁静与孤独。接着,“时起坐清啸”则展现了诗人独自一人,或站或坐,清啸之声在寂静的夜晚回荡,表达出一种内心的孤寂和思考。
“光霁满人间”一句,转而描绘出月光洒满大地的景象,一片明亮,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清新的月光照亮,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然而,“谁领吟风调”则提出了一个疑问,即在这片宁静之中,又有谁能理解并欣赏这月下清啸所蕴含的情感与意境呢?这不仅是对听者的询问,也是诗人对自己情感无人共鸣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感悟以及对内心情感的独白,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