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氏白石山房

名山秀出鄱江曲,上有立石如立玉。

尚书履声忽已远,隐者新居在盘谷。

花开鸟鸣春昼永,白云重重养乔木。

夫君亦复称其家,有书能藏且能读。

露钞雪纂久愈富,何啻邺侯三万轴。

山灵翕霍谨呵护,夜半虹光发深屋。

引泉天井助芳润,大胜吴侬饮山渌。

我欲从之不可到,细字长书俄满幅。

毫分缕析极根柢,大义森然见条目。

鄙人愧莫知所对,叩请安得留更仆。

颇闻石洞閟遗音,龙门馀韵须君续。

临风倾咏寄绸缪,衰朽终期挹膏馥。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美好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李氏白石山房的静谧与雅致。首句“名山秀出鄱江曲,上有立石如立玉”以山水起兴,点明了地点的自然之美,接着“尚书履声忽已远,隐者新居在盘谷”则暗示了此处远离尘嚣,是隐士的栖息之地。接下来的几句“花开鸟鸣春昼永,白云重重养乔木”,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以及山中云雾缭绕的神秘氛围。

“夫君亦复称其家,有书能藏且能读”表达了主人热爱读书的生活情趣,“露钞雪纂久愈富,何啻邺侯三万轴”则赞美了藏书之多,显示了主人的文化底蕴。随后“山灵翕霍谨呵护,夜半虹光发深屋”赋予了自然界的灵性,增加了诗歌的浪漫色彩。“引泉天井助芳润,大胜吴侬饮山渌”进一步描绘了山房的环境之美,与外界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我欲从之不可到,细字长书俄满幅”表达了诗人虽不能亲至,却通过书信与主人交流的愿望。接下来的几句“毫分缕析极根柢,大义森然见条目”赞扬了对方的学识和条理清晰的思考方式。面对如此高雅的对话,诗人自感浅薄,表达了谦逊的态度,并期待能有更多深入的交流。“颇闻石洞閟遗音,龙门馀韵须君续”暗示了山房内可能隐藏着更多的文化宝藏,期待着后人的发掘和传承。“临风倾咏寄绸缪,衰朽终期挹膏馥”则是诗人对这次交流的美好祝愿,希望能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汲取知识的甘露。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李氏白石山房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气息,也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友情和文化的珍视。

收录诗词(463)

黄溍(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文潜,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史识丰厚。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与浦江的柳贯、临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称为元代“儒林四杰”。他的门人宋濂、王袆、金涓、傅藻等皆有名于世

  • 字:晋卿
  • 籍贯: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
  • 生卒年:1277年11月27日—1357年10月18日

相关古诗词

题张清夫心远堂

吾闻古来贤达士,不择山林与朝市。

百年尘瓮两醯鸡,鹏鴳逍遥俱可尔。

夫君平生潇洒意,俯睨轩裳犹敝屣。

翩然一舸鲈鱼乡,归来不待秋风起。

忘言兀兀坐终日,天地古今齐一指。

但见山高湖水深,青螺荡漾银杯里。

柴桑之人去我久,风味何妨略相似。

神交冥寞云海长,目送归鸿眇千里。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送孙君文判官

笑语匆匆似梦中,衣裳俄复判西风。

残蝉落日那堪别,瘦马长途喜未穷。

岁事已空南亩稼,归期应老故山桐。

兴来尚有平生棹,载酒何时觅钓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寄陈君采

江淹文采碧云消,潘岳才华玉树彫。

后尔千年开捷钥,森然作者见风标。

琪花夕日辉相并,金匮名山路未遥。

剩欲倾心数还往,高期无使竟萧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次韵答吴正传

诸老彫零半九原,后来英发见苍然。

高标能复居人下,缓步犹须出我前。

天马为谁生月窟,仙禽有日到芝田。

论心待取同倾盖,可使空回雪夜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