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五峰寺在深春时节的寂寥与静谧之美。首联“残寺无僧住,深春有客登”开篇即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残破的寺庙无人居住,却迎来了访古的客人。颔联“画廊阴护竹,诗壁雨垂藤”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画廊旁竹影婆娑,墙壁上雨水滴落,藤蔓垂挂,生动地展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共存。
颈联“大法何龙象,名山亦谷陵”转而探讨佛法与自然的宏大主题,以“龙象”象征佛法的广大与庄严,同时将名山比作谷陵,既赞美了山的壮丽,也暗含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尾联“我来闲吊古,吟望暮云层”则表达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与体验,他来到这里,悠闲地缅怀古迹,吟诵着诗句,凝望着层层叠叠的暮云,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宇宙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