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井敝庐之东得胜地一区长林巨麓危峰四环泉甘土肥可以结茅庵居是在寅山之颏命曰寅庵喜成四诗远寄鲁直可同魏都士人共和之(其一)

一溪婉婉如平篆,四野青青似画图。

阮客放船迷洞府,化人携袂到清都。

山中安用名丞相,天下于今得广居。

我即其间构宫室,预愁帝梦有华胥。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山水田园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趣巧妙融合,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首联“一溪婉婉如平篆,四野青青似画图”,以“婉婉”形容溪流的柔美流畅,如同平铺的篆书,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四野青青”则描绘了广阔田野上一片葱郁的景象,仿佛一幅精美的画卷展开在眼前。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静态美,又暗示了生机勃勃的动态美。

颔联“阮客放船迷洞府,化人携袂到清都”,运用典故,借阮籍乘船游历的传说,以及化人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自由探索、心灵归宿的向往。这里的“洞府”和“清都”象征着精神世界的隐秘所在,诗人似乎在说,即使在现实世界中迷失方向,也能在内心深处找到一片净土。

颈联“山中安用名丞相,天下于今得广居”,表达了诗人对官场名利的淡泊态度,认为真正的幸福和满足不在于世俗的权力和地位,而在于内心的平静与宽广的空间。这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的价值观。

尾联“我即其间构宫室,预愁帝梦有华胥”,诗人想象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建造住所,预想未来可能的梦境,表现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这里引用“华胥梦”的典故,进一步深化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即在自然与心灵的和谐中,实现个人的精神追求和生活理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理想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追求。

收录诗词(14)

黄大临(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不详,宋代词人。黄庭坚之兄,绍圣间为萍乡令。存词3首,风格清丽

  • 字:元明
  • 号:寅庵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

相关古诗词

双井敝庐之东得胜地一区长林巨麓危峰四环泉甘土肥可以结茅庵居是在寅山之颏命曰寅庵喜成四诗远寄鲁直可同魏都士人共和之(其二)

山前有路到华胥,下即乾坤极海隅。

西接洞庭开晓楚,东倾彭蠡浸晴吴。

四时更代观形化,万物推移见尾闾。

此世人人少闲暇,每携樽酒自看书。

形式: 七言律诗

双井敝庐之东得胜地一区长林巨麓危峰四环泉甘土肥可以结茅庵居是在寅山之颏命曰寅庵喜成四诗远寄鲁直可同魏都士人共和之(其三)

手把齐民种莳书,莎衫台笠事耘锄。

夏栽醉竹馀千个,春粪辰瓜满百区。

早秫旋舂尝曲药,新粱炊熟自樵苏。

日西杖屦行山口,招得邻丁作饮徒。

形式: 七言律诗

双井敝庐之东得胜地一区长林巨麓危峰四环泉甘土肥可以结茅庵居是在寅山之颏命曰寅庵喜成四诗远寄鲁直可同魏都士人共和之(其四)

招得邻丁作饮徒,山家肴蔬盖胥疏。

就根煨笋连黄箨,和蒂栽瓜带绿须。

羹熟泽中亲射雁,脍成溪上自罾鱼。

远怀羊仲荒三径,能似林间今日无。

形式: 七言律诗

奉寄子由

钟鼎功名淹管库,朝廷翰墨写风烟。

遥知道院颇岑寂,定是壶中第几天。

历下笑谈漫一梦,江南消息又馀年。

动心忍性非无意,吏部如今信大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